溫若寒也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你對我道歉,但不後悔是吧?”
孟瑤低頭,溫若寒忍不住問“為什麼”?
他收孟瑤為徒,親自教導他,給了他那麼多權力,甚至對待親生的兒子都不如他,如此,孟瑤為何還要背叛他?
孟瑤低頭:“因為,他最初去溫氏,便是為了卧底。”
他是金氏私生子,後來又輾轉清河聶氏,再從金氏琅琊戰場狼狽出逃……
入溫氏後,“孟瑤”便一直在與藍曦臣聯系,身在曹營心在漢,他一開始就是間諜,身份難改,這是大忌。
他不敢讓溫若寒知曉,也不會輕易變節,因為這是要命的事。
而且,最重要的是,
“還因為,民心所向……”
雖然岐山溫氏實力龐大,但到底隻是一個家族,溫家的修士,也是由許多家族投靠,散修招攬而來,而且,岐山溫氏行事太過霸道,早就引得百姓怨聲載道,後來,溫氏又先後火燒雲深不知處,号召仙門百家将嫡系血脈送去溫氏。
卻又不加以善待,反而是收走仙劍,以嫡系血脈作為引誘妖獸的誘餌。
之後,又滅了素來在百姓中風評不錯的雲夢江氏……
仙門就此揭竿而起,結成射日聯盟,而在這一場戰争中,溫氏是挑起戰亂的那一方。
并不占理,而受戰火所擾,因為仙門争端,百姓雖然也備受苦難,但仙門百家之中,也是有不少家族願意出力,安撫流民,或許有的發自真心,有的隻是圖名。
但無論如何,岐山溫氏殘暴的名聲早已深入民心,雖說百姓并不一定能做什麼,但是,衆口铄金,積毀銷骨。
仙門百家雖然隻是一盤散沙,但如果真得罪狠了,擰成一根繩,岐山溫氏說來龐大,但到底隻是一家,那些散修可以出走,投靠的家族也可以倒戈。
溫若寒若是在,岐山溫氏或許還可以擰成一線,但若溫若寒不在了呢?
他的兩個兒子,無論是修為還是能力,可都撐不起來如此龐大的一個家族。
更不提,那還是在戰争時期,
仙門耗不起,百姓更加耗不起,戰争一日不結束,受苦受難最多的,終究還是普通人。
岐山溫氏以實力為尊,沒有那麼多人會來嘲笑自己的身世,背後說他,沒那麼多的僞君子,這點固然很好。
然而,岐山溫氏的作風……
要知道,這世上之所以分為正邪,善惡,其實大多數時候,都是更适宜大多數人生存的一種方式在排擠另外一種。
讓大多數人活下去,總比讓少數人活下去要強。
所以,正道永遠占據主流,盡管,它或許有時候也沒那麼“正”。
但既然大多數人都選擇它,将它奉為主流意識,那便有被選擇的理由。
而孟瑤,他自來都是一個聰明人。
從在思詩軒開始,他最先學會的,永遠都是生存之道。
再加上那麼一點點野心和抱負,所以,他才會選仙門百家。
而在岐山溫氏,他終歸是一個外姓之人,可蘭陵金氏不同,仙門講究血脈,隻要認祖歸宗,無論如何,他都會成為蘭陵金氏的公子。
雖然,那個“孟瑤”或許想的并沒這麼多,隻是因為一開始就選擇了,後來不好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