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2頁)

雖然修仙之人講求命理,但修仙,這本就是一件與天争命的事,若修仙者信了命,那凡人本就是該遵循天道,不該求長生,該腳踏實地,禦劍飛行之類更是妄想。

然而,這些都有人做到了。正是因為不信命,正因想求,才能做到如此。

修仙者行俠仗義,少年人擁有少年意氣,這本就是常理……不過是,少年人心性沖動,也容易惹禍。

然而,這樣的事,放在如今,放在此前,都不會惹出多大的禍事。藍啟仁即便很不喜魏無羨不遵守藍氏家規,帶着求學子弟胡鬧,但若說魏無羨人品多差,他還是不這麼認為的。

不過是和他的母親藏色散人一般,性情過于活潑,喜歡胡鬧罷了。然而,藏色下山未曾惹出事來,至于魏無羨,他與溫甯結交,溫甯後來救了他和江澄,救出了江楓眠夫婦的遺體。

魏無羨為了溫情溫甯一脈,選擇叛出雲夢江氏,退守亂葬崗,這是報恩,并無過錯。

若真要說有什麼錯,或許該說,錯的是這個世道,錯在魏無羨太過天真,他擁有成為一派開山鼻祖的聰明,但卻沒有權欲之心,不收徒,也沒有溫若寒那般想要一統仙門的欲望。

所以,這樣一個人,反倒最後被提防,算計,淪落到亂葬崗,連生活都過得十分清貧。

但是,若是魏無羨遇上的不是這樣的時代,世道,若是有人……或者說,哪怕是金光瑤能跟魏無羨站在一個立場,拉攏魏無羨做合夥人,以金光瑤的聰明,哪怕魏無羨性格再放浪不羁,會有人暗地裡不滿,金光瑤都絕對能将言論控制好。

其實,說到底,魏無羨之所以被針對,人們之所以敢那般譏諷他,原因在于,他無權。

還有,時人重身份血脈,世人嘲他為“家仆之子”。

然而,這後面一點,更多的是才華不如他,心懷嫉妒之人暗地裡的不滿,若是魏無羨有權,地位高,那些人不敢在明面嘲諷他。

正如金光瑤,曾經嘲諷他是“娼妓之子”之人确實多,但後來,在他成為金家家主,登頂仙督之人,定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

因為金光瑤有手腕,有權力,能教訓人,世人會怕他,敬他,畏他……一直到後來,聶懷桑算計,那一封信出來,眼看着金光瑤要倒台,那些早就心存不滿的人方才敢站出來。

魏無羨擁有強大實力,卻無實權,本身也對這些事不感興趣,加上雲夢江氏正在重建……戰後,本就是重新瓜分利益,劃分勢力的階段。

再加上,江澄這個人,太過于重情(或者說,感情用事),江澄已經成為江家宗主,但魏無羨的位置卻一直沒有着落。是長老,客卿?還是别的什麼,一直沒有明确的地位。

江澄心裡,或許拿魏無羨當師兄,當兄弟,不願意計較這些,仿佛這般,曾經的蓮花塢便還在,但他們兩個卻忽略了,一切早就變了。

曾經屬于雲夢江氏的人大多都不在了,餘下的人,大多聽的都是市井流言,同樣也摸不準自家宗主對魏無羨這個“功高蓋主”之人究竟是什麼心思?于是,便隻能按着自己的心意去猜測。

其實,若說換一個時間段。或者說,有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師兄弟去适應這種變化,或許都還能改變。

而魏無羨本身喜好遊曆,不喜雜事,這本身也沒什麼錯,他們姑蘇藍氏,也同樣有很多修為高強,不喜俗物的長老客卿在。

并且,因為不喜俗物,所以才能更專注于修煉,他們修為高了,對于姑蘇藍氏,也同樣是一種保護。

這兩者,原本是并不沖突的。

差别不過是在家主如何去看待,去調和處理這樣的關系。

……

所以,說到底,在原本軌迹的未來上,魏無羨會落得那樣的下場,是很多偶然導緻的結果。

當然,魏無羨也并非全無過錯,溫甯失控,岐山不夜天合并陰虎符,血洗仙門百家……這都是實實在在發生了的事。

但究其根源,若是沒有蘇涉下咒,沒有窮奇道截殺,這一切本也可以不必發生,溫甯不失控,金子軒不死,仙門百家不圍剿,江厭離沒有身死,魏無羨也同樣不會合并陰虎符。

太多的偶然,最終組合成了必然。

而若沒有蘇涉下咒,會有其他人嗎?金光善想要陰虎符,他确實會算計,但這一切錯的根源不在魏無羨,而在于背後算計這一切的人,錯在那些心思陰暗之人。

金光瑤擅長詭辯,在這一點上,他故意歪曲了這一點,讓人忽略了這一點的存在,不去追究萬惡之源,而去怪罪受害者,這是不應該的。

更不能說,行俠仗義何時成了什麼錯。每個人年少時,都會有行事不夠周全的地方,甚至,即便是如他這個年紀,也不敢說自己不會犯錯,人不能因為害怕犯錯便什麼都不去做,心性良善,知錯就改,給人造成了傷害就去彌補,這才是正确的做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