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頁)

魯班尺,又名行者,匿名著書,身世不詳。

喜獨身徒步旅行,常年行走于滇藏川黔山區一帶。

近年來,曾有人在滇西北香格裡拉碧塔海中的島上見過他,此人是一個黝黑的中年男人,小島之上有一個噶瑪噶舉派的寺廟。

魯班尺,謎一般的人。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夜,傾盆大雨,許昌城北死牢。

飄忽不定的油燈光下,一個清癯白須的老者将一個布包交給牢頭,輕聲道:“此可以活人!”那牢頭悄悄将布包揣入懷中。

一千七百年後,有遊人至江蘇沛縣華佗廟,廟門前一副對聯曰:

醫者刳腹,實别開岐聖門庭,誰知獄吏庸才,緻使遺書歸一炬;

士貴潔身,豈屑侍奸雄左右,獨憾史臣曲筆,反将厭事謗千秋。

說的是,當年三國神醫華佗将其凝畢生心血所著《青囊經》,臨終前夜傳于牢頭,那人竟不敢接,華佗無奈将其付之一炬,緻使該醫經失傳至今,令人扼腕歎息。

悠悠歲月,滄海桑田,此事早已湮沒在漫漫塵世之中了。

1975年暮秋,江西婺源南山腳下,一株高大的老槐樹下,圍着一群村民,大家都仰着臉瞧着粘貼在樹幹上的一張布告。

布告上寫道:

根據縣革命委員會指示,凡位于通往靈古洞方向的墳墓須于十五日内自行搬遷,屆時仍未搬遷的墳墓将視為無主墳,由鎮革委會組織基幹民兵統一鏟平,希革命群衆踴躍配合。

落款是婺源縣南山鎮革命委員會,下面蓋有鮮紅的大印。

朱寒生從人群中擠了出來,匆匆向家裡跑去。

寒生今年二十歲了,平日裡在家中跟着當赤腳醫生的父親學徒,做些上山采藥、搗臼配伍等瑣事,雖然性格内向但人卻老實忠厚,村裡的老人們都很喜歡他。

村東頭的三間茅草房就是他的家,門前種着些黨參柴胡等中草藥,大黃狗懶洋洋地伏在門檻上。

“老爹,鎮上來人貼了告示要限期搬祖墳啦!”寒生未及進院就先喊了起來。

“噢。”屋内應聲道。

父親是村裡的赤腳醫生,醫術一般,但醫德很好,周圍十裡八村的老鄉都找他來看病,一般的病都不去鎮衛生院。

屋内光線暗淡,父親坐在椅子上手握石杵在藥臼中搗藥,四下裡散發出一股植物根莖的土腥味兒。

“老爹,為什麼要把靈古洞前面的墳墓都搬走呢?”寒生問父親。

父親搖了搖頭。

“我們朱家祖墳葬在靈古洞那兒有好多代了吧?”

“是啊,年代太久遠,我們也隻能管到曾袓父那一輩兒了。讓我看看,明天是庚戌日,适宜破土遷墳,我們就明日辰時去吧。”父親手指掐算着說道。

寒生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是父親一個人辛辛苦苦地将他拉扯大,靠着袓傳的一點醫術勉強度日。舊時的中醫,多少都涉及點風水堪輿,以前父親也給别人相過陰宅,後來“文革”時候說是封建迷信,遭到了批判,打那時起,父親就再也沒有提過這檔子事了。

“老墓裡能有點什麼就好了。”寒生自語道。

“咱家窮,老墓裡除了一把骨頭還能有什麼?别胡思亂想了,對袓宗不敬。”父親瞪了他一眼。

當晚,寒生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睡。挖老墳是個稀奇事,想到此,他就興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