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5頁)

洪武二十五年,也就是今年,太子朱标去世了。

而朱元璋在皇太孫的人選上,從未想過自己,已經确定冊立皇孫朱允炆了。

但因朱允炆年幼,朱元璋擔憂功臣集團,譬如藍玉、傅友德等人威脅皇權。

于是通過規範歲祿,限制勳貴的經濟實力。

《明太祖實錄》中記載了:“公侯雖有勳勞,不得私蓄甲兵、廣置田宅。”

再加上大明朝目前的額财政壓力很大,洪武朝連年北征蒙古、營建中都,國庫耗損嚴重。

也就是去年,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就産生過巨大的危機,戶部奏‘太倉存糧僅支三月’。

另外一種原因,就是朱元璋想要重構社會等級秩序,順便進行禮法約束,朱元璋借《大明律》規定‘勳貴逾制者斬’,歲祿與爵位嚴格挂鈎,抑制勳貴僭越。

這也就是代表着,朱元璋利用降低經濟待遇這種手段,來強化‘君尊臣卑’意識形态,畢竟《皇明祖訓》中可是記載了‘功臣祿米,皆出天恩’。

朱允熥心中這正在思索着這件事情呢,戶部尚書郁新準備開始彙報戶部的商讨方案,可這時朱元璋卻制止住了他。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朱允熥,道:

“關于這‘公侯歲祿’的事情,你們兩個怎麼看?”

忽然,朱允熥明白為何朱元璋讓郁新進來了。

這純粹是老朱故意的。

朱元璋是想通過‘能力比較’這一方面,讓自己消去競争皇太孫的想法,所以故意讓郁新進來,提起這‘公侯歲祿’的事情。

畢竟在朱元璋眼中。

朱允炆從小就飽讀詩書,博學多才。

而自己呢,從小就不喜歡讀書,沒事就喜歡逗逗狗,溜溜鳥之類的。

按照法統,确實該立自己為皇太孫,但按照能力呢?

那自己可就不配了,很明顯一旦參與到真正的國家大事和重要制度決策,在朱元璋的眼中,朱允炆要比自己強一百倍。

按照朱元璋的想法,其提出這個問題後,朱允炆必然回答的明明白白的,而自己什麼都回答不出來。

那自己還好意思争奪皇太孫的位置嗎?

啥也不懂,你哪來的臉争奪皇太孫的位置?

“回禀皇爺爺,孫兒倒是知道這‘公侯歲祿’一事。”

朱允熥始終不吭聲。

朱允炆沒有客氣,直接道。

“哦?”朱元璋眼睛亮了亮,他就等着朱允炆這句話呢。

“給咱講講,也給你的皇弟講講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