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他的演技很好,喜怒不形于色。
臉色也漸漸浮現出煩躁之意。
怎麼回事?
他這個弟弟不是不喜歡讀書麼,怎麼懂這麼多?
“皇爺爺,其實我所想的制度,并不隻有這些。”
朱允熥的話堪稱語出驚人,不止是朱元璋,連郁新都愣住了。
還有?
隻見朱允熥緩聲道:
“孫兒建議,對公侯以及其子嗣,進行功勞貢獻考核與功績綁定。”
“二哥所想的制度和戶部商讨的制度中,存在着一個隐患,也就是激勵缺失,無功受祿。”
“所以孫兒忽然想到,朝廷可以設置‘基礎俸祿,占據總俸祿的五成,在設置功績貢獻俸祿,也占據總俸祿的五成。”
“我打個比方,若是鎮守邊疆的公侯将領,面對異族來攻并且順利擊潰的話,就可以在當年增加一成的‘功績俸祿’,再比如有更公侯勳貴赈濟災民、治理水患有功,那麼也可以在當年增加一成的‘貢獻俸祿’,這樣我大明朝就不會白白養着大量的功臣。”
“總不能因為他們開國之初立下了功,就一直養着他們,甚至連他們的子嗣後裔全部養着吧?”
“若皇爺爺願意這麼做的話,那麼舊制勳貴就不會出現‘躺平’現象,也不會‘不事生産’,同時他們也能為我大明朝做出諸多貢獻。”
這是朱允熥的想法。
縱觀明朝,開國初期那麼多名臣功勳,可為何他們的子嗣大多數都是無名之輩?
這當中除了有朱元璋大開殺戒之外,也有着‘躺平’、‘不思進取’的原因。
朱元璋确實殺了不少功臣,可并非是每一位功臣都抄家滅族的,功臣的大量子嗣存活了下來,他們為什麼不能像父輩或者祖上那般建功立業?大明朝未來又不是沒有仗打了。
就是因為他們生活所需要的‘物質’已經完全足夠了,對于他們而言想要女人就有女人,想吃就吃,想喝就喝,為何還要努力?
這就不得不增加一條‘功績貢獻歲祿’了,再将其與前面提到的‘三代之後非嫡系降級為平民’結合起來,就會讓這群功臣子弟依舊會不斷的為大明朝貢獻。
大家團結起來。
讓大明朝變得更好些。
而不是僅僅皇室在努力、奮鬥。
“好,好,好!”
朱元璋眼神明亮,一口氣連續說了三個好字,足以證明他對于朱允熥這新的方案制度的認同,他看了看郁新言道:
“你覺得,咱用你們戶部商讨出來的制度合适,還是用咱這乖孫想出來的制度合适?”
這才幾句話的功夫,‘逆孫’就換成‘乖孫’了,老朱也是個雙标的人。
郁新自然知道該回答什麼,立刻躬身道:
“自然是三皇孫殿下的制度更加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