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5頁)

聞言,黃子澄臉色一顫。

内閣制度!

此制度,僅僅是很多文官集體私底下的構想而已。

目前,大明朝使用的是殿閣大學士制度。

自從洪武初年,陛下殺死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後,就設立了四輔官制度,但四輔官制度存在着很多問題,隻用了不到一年,陛下就重新設立了一種新的制度,也就是使用到今日的‘殿閣大學士’制度。

殿閣中,有着華蓋殿、武英殿,其中最高負責人為大學士,不過對于皇帝而言,他們僅作為‘顧問’而已,并非有着實權。

殿閣大學士的職能,基本上就是備咨詢、草拟诏書

他們沒有決策權,所有政務仍由陛下親批,同時大學士品級低,不過正五品,無法制衡六部,因為六部尚書可是正二品官員。

這殿閣大學士制度,使用了這麼多年了,其實此制度的缺陷也很明顯,由于此制度僅限于顧問,而并無決策權,這就導緻任何事情都必須陛下親自躬親,導緻政務積壓。

大學士們無法分擔行政壓力,到此殿閣大學士制度形同虛設。

再加上殿閣大學士僅僅為正五品官員,而六部尚書都是正二品,可以說大學士在朝廷中毫無話語權,最終導緻大學士無法很好的協調六部事務,使得做事效率更加地下。

間接性的再度導緻天子依舊需要親自矗立大量瑣碎政務。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殿閣大學士制度臨時性差,缺乏穩定性,大學士由皇帝臨時指派,無固定班底,流動性大。

這會政策缺乏連續性,容易因皇帝個人偏好而變動。

這些問題很早就存在了,當今陛下更是也很早就發現了,可始終沒有思索到更好的制度,因此使用到了現在,再加上陛下精力充沛,許多問題陛下也都能親自解決。

可到了下一位君王繼位後,眼下的殿閣大學士制度就不合适了。

實際上這些年來很多文官早就思索出了新的制度,也就是内閣制度,内閣制度相比于殿閣大學士制度,有着諸多優勢。

本來文官們想交給陛下的,可洪武年間一場又一場大案,導緻根本沒有人有心思提出來這些了。

“内閣制度,能大幅度減輕天子的負擔,使得政務處理更加高效,僅這一點就非殿閣大學士制度所能相比的。”

“同時,内閣成員可以兼任其他官職,比如東閣大學士兼任兵部尚書,此制度若能被陛下采用,就會導緻内閣成員的實際權力擴大,進入内閣中的很多文人,自然而然的就會擁護殿下。”

黃子澄說了不少,朱允炆這個時候也聽明白了。

兩位老師的意思很簡單。

由他來提出這内閣制度。

一來,可以向皇爺爺證明他文治的能力。

二來,可是此制度可以給文官們帶來相應的權力,這樣他就會得到文官們的擁戴。

好辦法。

“好,那就這樣。”

“兩位老師,給學生講講這内閣制度吧”

大本堂深處,春坊中,朱允熥和朱允炆一樣,把今日朝堂上的諸多事情和老師陳南賓說了一番。

陳南賓滿臉震撼。

“殿下此番智慧,當真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