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4頁)

人家朱允熥是皇孫,哪怕這件事情失敗了,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罪過,可他們就不同了。

若是反駁的話,朱允熥說的有理有據,看起來真像那麼回事一樣,到時候朝廷按照朱允熥的方法開始消散蝗災的話,成功了該怎麼辦?

那豈不是要被打臉了?

甚至想象的更嚴重一點,站出來反駁的人,還有可能會被朱允熥認為,是朱允炆手底下的官員,這就相當于間接性的參與到了奪嫡之戰中,說不準到時候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陛下,臣覺得三皇孫殿下這法子不錯!”

這時,有武官站出來言道,其是永平侯謝成,本來就是支持朱允熥的開國武将勳貴一派,自然要站出來為朱允熥說話了。

“當今朝廷上的官員們都沒有合适的解決辦法,而蝗災需要盡快解決,臣建議可是适當使用三皇孫殿下的方法。”

懷遠侯曹興,也站出來言道。

“臣,贊同此法。”

又有人站出來了,這位是會甯侯張溫,同樣是開國勳貴。

随着大量的武将元勳站出來,實際上現在的朝廷形式已經很明顯了,原本上朝廷中官員的矛盾,可能僅僅局限于文官和武将們,浙東派和淮西派們,但随着朱允熥站出來争奪皇位,這導緻漸漸地很多官員已經漸漸的依附于朱允炆、朱允熥這兩位不同皇孫之下了。

不過,此時大量文官倒是沒有站出來說什麼。

首先,這蝗患之事未必能夠成功,看似朱允熥說的言之鑿鑿,但曆朝曆代的朝廷都想過徹底治理掉蝗患,卻沒有成功的,你朱允熥有這麼大的能耐,說治理就能治理了?

到時候萬一這法子不行呢?

那就不用他們出手了,朱允熥先敗了一局。

若是到時候,朱允熥的法子成功了,他們再想其他辦法針對朱允熥也并非不可以,同時若是朱允熥的治理蝗患之法在這期間,出現了可能成功的預兆,那麼他們難道不可以人為幹預麼?

所以這個時候,不說來說話,自然是最正确的選擇。

“那就按照允熥的方法,先行于台州治理蝗患,看看效果吧。”

朱元璋沉思片刻,言道。

因為曆史上很少有治理蝗患成功的經驗,他也無法确定朱允熥所說的辦法到底能不能行,眼下隻能嘗試使用。

再者說了,就算不用朱允熥的方法,其他大臣提出來另外一種方法的話,不也還是需要嘗試嗎?

前人沒有留下任何經驗,眼下隻能一步步嘗試,算是披荊斬棘,開辟出來一條路了。

蝗災的事情,到此就商議的差不多了,朱元璋本來準備退朝了,可這時朱允炆忽然出列,言道:

“皇爺爺,孫兒今日發現我大明朝的殿閣大學士制度,存在着諸多問題,因此與諸位學士們商議,總結出了一套新的制度,名為内閣制度。”

“内閣制度,能解決殿閣大學士制度所引發的諸多弊端和不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