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能掌握這種十幾年老工匠們,才能掌握的木鋼混合制造法。
要知道。
三皇孫殿下,也僅僅就教了他們半個時辰而已。
這就完成了,很多工匠一輩子都完不成的事情!
更讓他們震動的是,三皇孫殿下從小就居住在深宮中,幾乎從未離開過南京城,他怎麼可能如此懂木鋼混合制造法?還有三皇孫年輕這麼小,就已經有如此老道的經驗了?
真是讓他們汗顔!
朱允熥能看出來這些工匠們的臉色變化,他知道自己已經讓工匠們徹底臣服了,那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多了。
不過,他也仔細看了看手中的這把佩劍,他掂量了一下重量,感覺能比全鋼兵器輕個三成左右,适合長時間持握。
強度方面,倒是沒有測試,不過使用這木鋼混合鍛造法,必然能使得佩劍的鋼層提供硬度,木芯吸收沖擊力,抗彎折性優于純鐵器。
至于為何他教導木鋼混合鍛造法如此簡單?
實際上,此法雖然在明朝時期并未得到發展,但在清朝時期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良,改良的主要方面就是讓普通人更快、更高效的掌握着木鋼混合鍛造法,曆史上的清朝曾有一個時期,急需要大量的鐵器。
不過,相比于曆史上的清朝,他使用這木鋼混合鍛造法,是用來鍛造新型戰船的各個部位零件的。
現在,朱允熥的初期目的已經達到了,工匠們已經掌握了他所傳授的木鋼混合鍛造法,同時也徹底的對他心服口服,剩下的事情也就簡單很多了。
他隻需要把新型戰船的改良方法教給這群工匠們,然後每天過來,亦或者隔個一兩天過來一趟查看一下,就可以了。
讓工匠們全部聚集過來,朱允熥随即開始講解,新型‘鷹船’的改良方案。
“首先就是結構強化,根據我的想法,鷹船必須要從‘木殼脆皮’改為‘複合裝甲’,各個部位的材料都需要升級,船體方面,采用鋼木複合裝甲,硬木、楠木、鐵力木等,外包鍛鐵闆,接縫處灌鉛防滲水;然後是沖角改造,精鋼鑄造中空尖錐,内填火藥,撞擊後引燃;甲闆采取雙層杉木闆夾夯土,用來防火箭穿透。”
“船型優化坊,長寬比調整,提升穩定性;幹舷加高,船舷距水面增高一倍,防浪湧灌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