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測試:空載與滿載狀态下檢查船體吃水深度是否達标。
航行測試:測試順流、逆風航行速度,以及帆、槳、舵的操控性。
結構檢查:觀察船體接縫是否滲水,甲闆承重是否變形。
同時需要由朝廷監督,由工部派員會同當地衛所官兵共同驗收,記錄數據後上報朝廷,戰船還需測試武器搭載效果,如火炮後坐力對船身的影響。
工部眼下倒是沒有派人來,不過朱允熥現在負責掌管龍江造船廠,也不用工部檢驗,畢竟這新型的鷹船是賜給倭國的,而并非是投入到大明朝使用的。
遠處,就是龍江關碼頭了,而今已經是下午了,在午後陽光的照射下,龍江關碼頭船隻屹立,呈現出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江面上,數十艘新造的戰船和漕船整齊排列,船工們正忙着進行最後的舾裝,船身漆着朱紅色的官船标記,在陽光下格外醒目,碼頭邊的淺水區,幾艘新下水的福船正在進行浮力測試,船工們不斷往船艙裡搬運石料,測量吃水深度。
岸邊的船塢裡傳來此起彼伏的敲打聲,工匠們正在給一艘即将完工的樓船安裝舵闆,空氣中彌漫着桐油和木屑的混合氣味,幾個老師傅蹲在甲闆上,仔細檢查每一處接縫的防水性能。
碼頭棧橋上,工部官員手持簿冊正在清點物資,身旁的衛所士兵持槍而立,遠處江心,一艘試航的戰船正在轉向,船帆在江風中獵獵作響,船尾激起白色的浪花,幾個水手站在船舷邊,向岸上揮舞着測試用的令旗。
江岸的樹蔭下,幾個歇腳的船工捧着粗瓷碗喝水,說笑聲混着江鷗的鳴叫,運送木料的牛車吱呀呀地碾過石闆路,車夫不時吆喝兩聲,夕陽的餘晖灑在江面上,将整個碼頭鍍上一層金色,連船身上未幹的桐油都泛着琥珀般的光澤。
朱允熥不知道為何。
看着這一幕幕景象,心中不禁升起一種滿足的感覺,同時又有些自豪,這就是大明朝洪武時期啊,已經有了盛世的預兆,若繼續這樣下去的話,或許很快大明朝也能進入到盛世。
沒有兵荒馬亂,沒有瘟疫疾病。
百姓安居樂業,蒼生各司其職。
多好。
可若是讓朱允炆繼位的話,很快大明朝就将陷入到戰火紛亂中,強大的大明王朝将會陷入内亂,蒼天泣血、民不聊生。
絕對,不能讓朱允炆,成為皇帝!
死,也得攔住這個家夥!
很快,在魏敏的帶領下,朱允熥也見到了自己打造出來的新型鷹船。
改良後的新型鷹船巍然矗立在江面上,宛如一頭蓄勢待發的鋼鐵巨獸,船體覆蓋着暗沉的鍛鐵裝甲,接縫處鉛封的痕迹在陽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屬光澤,加高一倍的幹舷讓整艘船顯得格外高大,船舷兩側新裝的折疊硬帆已經收起,露出精心剪裁的帆布邊緣。
船首那根精鋼鑄造的沖角突出水面,錐形尖端閃着寒光,内部填充的火藥裝置隐約可見,甲闆上雙層杉木闆與夯土的結構厚重紮實,幾個工匠正在調試那門後裝線膛炮的準星,炮管上手工拉制的膛線在夕照中投下細密的陰影。
船尾處,人力鍊傳動螺旋槳的機械結構半浸在水中,齒輪組的輪廓透過防護闆若隐若現,側舷的二十四管火箭巢蓋着防水油布,但鐵皮包裹的彈體形狀依然清晰可辨,兩具改良型猛火油櫃架設在船舷兩側,銅制的壓縮空氣罐反射着刺目的亮光。
江風吹過時,船身紋絲不動,隻有加高的三角帆輕輕擺動,顯示出驚人的穩定性,整艘船散發着桐油、鐵鏽和火藥的混合氣息,與周圍傳統的木制戰船形成鮮明對比,它就像一柄出鞘的利劍,沉默地宣示着新時代的戰船技術,令過往船隻上的水手都不由自主地屏息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