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第1頁)

想了想,陳南賓就獨自回去,他還需要幫助朱允熥負責處理很多事情呢。

前往涼國公藍玉府邸的路上,朱允熥忽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藍玉殺了這麼多義子,那他的兩個兒子呢?

藍玉的這兩個兒子,也是作惡多端啊。

而藍玉最終能殺死義子,卻不能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這未免有些不妥;一旦朱允炆那邊利用這件事情做手腳的話,那可就麻煩大了。

這個問題,其實很嚴峻。

一旦藍玉不處置自己的義子的話,那他在軍隊系統的信任将徹底崩塌,藍玉軍中作惡的義子多為中級将領,他們被處死,而藍玉親生長子藍春、次子藍斌得以豁免,會立即引發‘親疏有别’的質疑。

藍玉長期以‘義父’身份籠絡部将,義子集團本質是其軍事勢力的核心支柱,公開處死義子卻袒護親生兒子,會被視為赤裸裸的血緣私心壓倒江湖義氣,士兵和将領可能認為,義子不過是工具,親疏有别至此,何談同生共死?,這也将意味着藍玉的‘公正嚴明’人設徹底瓦解,軍隊對其忠誠度驟降。

寒門軍官,也将對藍玉離心!

百姓對勳貴家族的惡行本就深惡痛絕,讓他藍玉殺義子卻縱容親子的行為會被解讀為假借大義滅親之名,行包庇血親之實,對比朱元璋‘鐵面無私’的統治形象,藍玉更顯不堪。

大明朝強調‘重典治吏’,但藍玉親子逃脫懲罰會強化勳貴法外特權的民間認知,加劇對司法不公的不滿,甚至隐喻性議論皇上赦藍玉,是否縱容其子?

而若是讓藍玉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呢?

要知道。

藍玉就這麼兩個兒子。

這個時代的人,本來就重視香火。

虎毒尚且不食子。

更何況是一個人了。

藍玉能殺死很多義子,是因為這群義子和他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但讓他親自處死自己的義子,這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一旦藍玉真的被逼得處死義子了。

那麼藍玉就将會徹底記恨自己,畢竟這個主意是自己給他出的,可最終卻導緻藍玉的兩個兒子也被處死。

藍玉記恨自己,那自己還能依靠誰?

但藍玉不處死自己的兩個兒子的話,那他隻處置自己的義子,這算怎麼一回事?

這個問題,太麻煩了,以至于朱允熥剛一想到,便立刻準備放下所有的事情,先把這件事情解決了,這若是弄不好,将出現大麻煩。

自己能想到這個問題。

那朱允炆身邊的人同樣也能想到,就算黃子澄和齊泰兩人想不到這一點,難道其他人就想不到了嗎?

要知道朱允炆背後是整個文官集體,其中有的是聰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