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3頁)

明明已經嚴格規定大明官員俸祿,而且禁止收受賄賂。

那點錢隻夠一家老小吃喝拉撒,官員們哪來的錢去快活?

一想到這裡,朱元璋不那麼淡定了。

“禁!必須禁!”

“你繼續查,有哪些官員不知檢點,全都記錄起來。”

“誰再違反,仗責六十。”

正所謂,飲食男女,食色性也。

他朱元璋也不是什麼道德衛士,不允許男子傳宗接代。

但此類支出過于高昂,官員不可能在沒貪污的前提下日日流連忘返。

沒貪污?他絕對不信!

朱标應了下來,“那扭轉災禍的法子怎麼辦?”

“給誰辦,也不能給這種人辦。”

今日之後,朱元璋給餘閑蓋棺定論了。

“老子飄零半生,就沒見過人夜裡耕百裡地,百日還能行萬裡路的。”

“什麼意思?”朱标疑惑道。

“意思就是,有李善長、劉伯溫坐鎮,就沒有破不了的局。”

朱元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語重又心長。

“想當年,要不是這兩位點撥,咱也坐不上龍椅。”

“不就是個私塾先生嗎,餘閑能做的,韓國公和誠意伯也能做到。”

話是這麼說,但做起來就難了。

“兒臣不是信不過他們,隻是大明不止有這兩人。”

朱元璋搖搖頭:“咱身邊最厲害的文臣都參破不了,還有誰能争鋒?”

朱标幾番欲言又止,最後沉默下來。

如果餘閑的智慧止步于私塾先生,又怎麼能讓朱家父子三人、韓國公、誠意伯為難。

隐隐之中,朱标總覺得有些蹊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