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朱标面露難色,朱元璋反倒輕笑出聲,拍了拍他的肩膀,“不急,老大啊,無需怯懦。”
“爹還在呢。”
簡單幾句話,撫平了朱标心中的焦慮。
朱元璋是這王朝的定海神針,也是朱标心中的定海神針。
隻要有父皇在,那确實無需憂慮。
“父皇您放心,兒臣一定好好學,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朱元璋笑着拍了拍他,“哈哈哈這是自然,标兒什麼時候讓我失望過!”
“你看你四弟,一個天天隻知道耍刀弄槍的小混賬,如今跟着餘先生學了短短時日,竟能獨立完成課題了,更不用說是你了。”
“待日後你跟着餘先生學習,必然大有進步!”
見朱标面上還有幾分未曾掩下的焦慮和急迫,朱元璋沉默了一瞬,再次開言。
“标兒,你可知為君之道與治學之道的分别?”
朱元璋不等他回答便開口,“當年宋太祖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可你見哪朝天子,需要比臣子更通經史子集?”
“治天下如馴烈馬。”朱元璋目光如炬,“缰繩不在學問深淺,而在與缰繩握在誰的手中。”
在朱元璋看來,标兒的擔心還是太過青澀了,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在學識智慧上強過這世間所有人。
朱标面上若有所思,“兒臣知曉了。”
朱元璋滿目欣慰的看着朱标,作為繼承人和大明的太子,朱标可以說是事事都做的極為全面,無一處可指摘的。
所幸他身體還算硬朗,便還能護佑兒子走上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