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拱手站在側邊,表情有些許的微妙。因為他能聽出來,剛剛朱元璋的這番話,看似是在自我檢讨,實際上也是對餘閑的服輸。
餘閑此人堪稱一國之師了,能夠使朱元璋這般執拗的人都認輸,學會服從,實在是難得。
而一牆之隔的朱棣也瞬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說句簡單的,就像是軍營裡面,若他的領導是山村放牛娃一步步升上來的,他也會不甘心。
覺得一個放牛娃都能當上領導,他憑什麼就不行呢。
這是人們心裡最基礎的心态變化了,為何餘閑先生未曾點明的時候,他竟是一點都看不出來呢。
朱棣放下手中的酒杯,連喝酒的心情都沒了,趕忙詢問。
“餘先生,那您說有沒有什麼好點兒的法子可以讓大明民心更上一個台階,更加團結呢?”
“或者說我們應該再頒布一些什麼政策才能使民心更快的聚集在一起?使老百姓們更加的認可陛下,想将心留在大明。”
不愧是這些天跟餘閑學了這麼久的朱棣,這次提的問題也問到了關鍵上,也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
大明自從立朝開始,就十分的看重民生國本。
但凡是朱元璋和朝臣們能夠想到的惠民政策,都會立馬進行實施,一層層的安排下去!
就連人死後無所葬之事都想到了,設立了漏澤園,并在全國各地都設立了義冢!
這是其他皇帝都沒注意到的一項舉措,但是讓朱元璋給注意到了。
這考慮的不可謂不全面了!
如今讓他們再想什麼惠民政策,實在是有些黔驢技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