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它太花錢了!”
“我們現在應該先把錢用在能使大明更好的改革更好的奮進上,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名氣。”
“就算是花錢編撰了千古奇書,真正流芳萬年的書又有什麼用呢?”
“對于現在的大明來說,隻不過是花架子罷了。等什麼時候大明走進盛世了再考慮編撰大典也來得及。”
朱棣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明白了餘先生的一番苦心。
“餘先生,學生有些明白了。那這知識存在豈不是沒了意義。”
餘閑眉頭微皺,“你怎麼會這麼想呢?難不成非要編撰成大典擺在架子上束之高閣才是意義嗎?”
“那才不是意義。知識的意義是利用它将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而非束之高閣。”
“沒錢有沒錢的智慧,有錢有有錢的智慧,總之先把知識收集起來,交給天下對這些知識各自感興趣的百姓們。”
“既能保證知識不斷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又能幫助百姓們解決生活上的難題和困苦。”
“最關鍵的是,這麼做是性價比最高,最省錢的一種辦法了。”
“修馔大典,乍一看好像是能将天下知識總和。實際上呢,花費錢财太多,所帶來的利益又太少,不劃算。”
“起碼對于如今的大明來說十分之不劃算。”
朱棣面色漲紅,他有些羞愧。
他以為自己已經算是經常入民間,十分知曉民間疾苦的王爺了,可是和餘先生一比,自己還是有些何不食肉糜的膚淺和毛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