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擇優錄取,這些改革可不單單是對儒家和那些世家豪紳的打擊。”
“也對如今現有的戶籍制度有着極大沖擊!想要進行改革,還任重而道遠呢。”
聽到這裡,朱棣懵住了,隔壁的朱元璋和朱标也是不敢置信。
若不是餘閑每一步都講的極為細緻仔細,他們恐怕也跟不上餘閑的思路。
畢竟前面還在聊着因材施教,選拔人才,轉頭又改到戶籍制度上了。
這科舉改革怎麼會和戶籍扯上關系呢?
戶籍制度可謂是國家根本!
國家的根本是什麼?是人!
所以餘先生這不會是要準備徹底将大明從裡到外都改一改,重新立法吧?
朱棣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不往那麼可怕的方向去想,“餘先生,這戶籍制度又怎麼了您說的我都有些不太懂了。”
“如今大明的戶籍制度還不錯呀,起碼在學生看來,這天下百姓各司其職,再配合上未來我們設定的科舉選拔改革,那豈不是如虎添翼!為什麼還要改?”
“一行套一行,擅長建設的就入工部,擅長算術的就入戶部,聰慧判案敏銳的就入刑部!”
“一環對上一環!這豈不是恰恰好,嚴絲合縫的合适!”
“若是連戶籍制度也改了,那豈不是又亂套了,我們又要重新整理。”
餘閑揉了揉眉心,“你性子急的毛病什麼時候能改改?”
“有什麼問題一個個問,我一個個給你解答,你這是竹筒倒豆子似的盡數倒出來,我都無從下手了。”
朱棣張了張嘴,有些尴尬,他确實是性子有些急,遇到什麼問題就喜歡一股腦說出來。
不然他怕問出來一個問題,然後聊着聊着扯遠了,他就把其他的問題都給忘了。
餘閑輕歎口氣,“我也知道你納悶在哪兒。”
“實際上依你所言,當今大明的戶籍制度和我們的改革确實是挺合适的,但是卻不是最完美的。”
“它有好處,但同樣也有壞處,并沒有你說的那麼合适,那麼好。”
“戶籍制度是每個國家的基礎,輕易改動不得,而大明的戶籍制度同樣也是如此,他承擔了職業信息制!”
“若家中是軍戶,那麼接下來的孩子同樣也是軍戶,家中是商戶,下面的孩子自然也隻能走商戶。”
“這樣可以防止百姓随意遷移亂套,也能保證國家稅收,這麼看來貌似是極好,但實際上隻是表面功夫罷了。”
“它處處都是破綻,一旦哪處破綻碎裂開來,戶籍制度而引發的蝴蝶效應,将會使大明盡數崩塌!”
朱棣咽了咽口水,“這,這麼誇張嗎?”
“如今大明還有些衰弱,若按照現在的戶籍制度發展的話,應當很快就能恢複國力才是,為何在您口中就那般不堪呢?”
餘閑挑眉,“那是因為你們把事情都往好處看了,沒有看到其中的壞處。”
“且不說其中影響國運的大方向了,我們先從一些小事上看起,比如這朝廷的司天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