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餘閑重新躺下,這次是徹底沒什麼别的要交代的了。
朱棣懵在原地,腦子就猶如一團漿糊一般。餘先生給出的題目怎麼一個比一個難呀?
雖然說還是相同的作業提綱,但是又有了不少的限制。
不賣文化那又如何相輔相成呢?
朱棣苦惱不已,用自己的小腦袋瓜努力思索,企圖想出來一個答案。
而朱棣在這裡費勁的時候,隔壁的朱元璋和朱标同樣也思考起了這個問題。
但是兩人一邊想一邊說,然後再答案反駁按壓下去。
因為他們發現這好像确實沒什麼合适的答案,就跟餘閑所說的,不能賣文化,也不能隻想着賣東西
那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路可走?
古往今來,士農工商之中,商人的地位大多都是最低的。
這可不單單是純粹的歧視,也是各朝各代的皇帝在均衡考量之後統一給出的一個設定。
因為商人逐利,大多冷血且不擇手段。
既敢發國難财,也敢将貧苦百姓忽悠的連褲衩都不留下。
當然,也并非要一棍子打死,
自然也有那些忠君愛國,忠厚老實,誠實做生意的商人。
但是這樣的商人太少了,朱元璋作為一個經曆過王朝末期亂世動蕩的人,他深知一些商人的醜惡嘴臉。
越是混的大的商人,那醜惡嘴臉就越發令人印象深刻,所以朱元璋對商人是沒什麼好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