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第2頁)

“但是,關于數據支撐方面,尤其是非理性因素幹擾的量化模型,還可以再完善一下。”

顧書言拿起論文,認真看了起來。王教授的批注精準到位,直指核心。

“您說得是。”

顧書言沉吟道。

“對于非理性因素的量化,我考慮過引入行為金融學的一些模型,比如前景理論中的價值函數和權重函數,來修正傳統理性人假設下的參數。”

“但具體到數據采集和實證檢驗,确實還需要更細緻地設計。”

“嗯,這個思路是對的。”王教授贊許地點頭,“行為金融學這幾年發展很快,有很多成果可以借鑒。”

“數據方面,我之前跟你提過,我這裡有一些内部數據,回頭我整理一下給你。”

“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建立一個邏輯自洽且具有創新性的分析框架。”

接下來的一個多小時。

兩人就論文的每一個細節,從理論構建到模型設定,再到實證分析和政策建議,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推敲。

顧書言思維敏捷,反應迅速,往往王教授剛提出一個問題。

他就能迅速給出幾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并分析其優劣。

而王教授經驗豐富,視野開闊,總能從更高的層面給出指導性的意見。

夏瑩瑩不知何時也來到了辦公室,她沒有打擾兩人,隻是悄悄搬了張椅子坐在旁邊,認真地聽着,時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着。

她看向顧書言的眼神,充滿了崇拜之色。

這種純粹的學術探讨,思想的碰撞,讓她受益匪淺。

“好了,論文的事情,大方向基本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