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這東西,玩的就是眼力,拼的就是經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看誰的眼光更毒辣,誰更能從魚龍混雜的物品中分辨出真正的價值。
蘇九對于這個行業并不陌生,畢竟他大學的專業就是考古學,對于古代器物的曆史、工藝、材質等,都有系統的了解。
而且,作為蘇家堪輿傳人,他更是有着一套獨特的、從風水氣場角度鑒别古玩真僞的法子。
一件真正的古玩,尤其是價值不菲或者年代久遠的古玩,必然會聚斂天地靈氣,蘊含着一種獨特的氣場,而仿品則缺乏這種神韻和氣場,即使做舊得再逼真,也逃不過蘇九的“法眼”。
推開“聚寶齋”的店門,一股混合着檀香、灰塵和陳舊物品特有的氣息撲鼻而來。
店鋪内部空間不大,各種古玩、字畫、瓷器、雜項擺滿了櫃台和貨架,顯得有些擁擠。
一個看起來有些精明的店老闆正坐在櫃台後面,一邊泡茶一邊打量着進門的客人。
蘇九沒有急着靠近老頭他們,而是裝作随意地在店鋪内浏覽起來。
他的目光快速地掃過擺放在明面上的各種“寶貝”,心中不由得暗自搖頭。
果然不出所料,這裡大部分都是一些現代的仿品,而且很多仿得并不高明,一眼就能看出破綻。
所謂的“唐三彩”、“宋瓷”、“明清官窯”,大多是粗制濫造的工藝品。
隻有角落裡的一些舊書、老照片、民國時期的瓷碗等,或許還有那麼一點曆史價值,但收藏價值也微乎其微。
真要說有那麼幾件值得一看的,也都是清末民國時期的一些小物件,算不上什麼珍品。
就在蘇九快速掃視店鋪的時候,他看到了老頭和中年男人。
他們此刻正站在店鋪深處的一個櫃台前,中年男人彎着腰,正從老闆手中接過一個玉葫蘆,遞給旁邊的老頭。
“趙老,您看看這個怎麼樣?”中年男人語氣恭敬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