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還有疑問的人改口稱贊,同時在心裡掂量,若是自家辦什麼大喜事,是否也要找晴江繡坊定上這麼一件?
正想着,又有人失聲叫道:“這是——”
有那性子活潑的女兒家早已來到屏風另一側,她們忽然發現,屏風兩面的繡圖竟然不同。
仙子身後,一面繡着仙鹿銜枝,另一面卻繡着金童送桃。
奇妙的是,無論哪面的繡圖都宛若天成,全然不露另一面的痕迹。
這下園子裡炸開了鍋。
這樣的繡技聞所未聞,若非這是主家的壽禮,好些人甚至想摸摸看,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當下有人給自家婆子丫鬟打眼色,讓她們留意池依依的去向。
這些夫人很清楚,今日這扇屏風面世,明日晴江繡坊的門檻就得踏破。
雖不是人人買得起這樣的屏風,但今日過後,晴江繡坊的繡品必然身價倍增。
既然如此,得趕緊向池依依下訂。
日後出門,不随身帶幾樣晴江繡坊的繡品,都不好意思見人。
與此同時,池依依正在拜見太夫人。
“這是民女在淩雲寺抄寫的一卷經文,請太夫人笑納。”
她恭恭敬敬跪在太夫人座前,将黃绫經套雙手奉上。
太夫人頭發花白,面容清瘦,穿了身棗紅緞子家常衣裳,不像國公府裡人人尊崇的太夫人,更像某位街坊家的老祖母。
她眯着眼,将經套拿遠了些,仔細瞧了瞧上面的繡紋:“這是宮裡的款式。”
“太夫人好眼力,”池依依道,“我師父曾在文繡院任職,這幅經套是她親手所繡。”
“我聽過你師父的大名,”太夫人道,“當年英兒受封縣主,宮裡賞賜的繡品中有一套鸾鳳帳,就出自你師父之手。”
甯安縣主全名朱英,聽太夫人提起舊事,笑着:“祖母好記性,那幅帳子實在精美,我一直沒舍得用,偏巧明秀出嫁前被她瞧見,死纏爛打要了去,讓我心疼了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