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想着,就見梅貴妃露出一個笑容。
她的嘴角原本微微下垂,笑起來的時候,倒是比不笑時寬和多了。
“本宮聽人說,民間有個女子救了六殿下,後來一問才知,竟是晴江繡坊的池六娘。”
她笑着朝旁道:“你們瞧,果然是個靈秀的好姑娘。”
“是啊,”一旁有人附和,“以前常聽人說,晴江繡坊的東家繡技過人,今日一看,模樣生得也俊,果然名不虛傳。”
池依依循聲望去,這才發現右側下方坐着幾名婦人,個個身着命婦裝扮。
梅貴妃笑道:“模樣還在其次,最要緊的是心善。”
她說着,笑容一收,幽幽長歎:“六殿下年未弱冠便出宮開府,他一個小孩子家,府裡的人哪會盡心。想當年他母親在時,與我最是交好,可惜天不假年,他母親早早撒手人寰,我瞧着這孩子孤零零地長大,實在為他心疼。”
一位命婦道:“娘娘才最心善,聽說當年您想把六殿下接到翠微宮撫養,是陛下擔心您要照顧三殿下抽不開身,這才沒有答應。”
梅貴妃苦笑:“是啊,铮兒自小體弱,我這做娘的不能不管,隻是可惜了六殿下,打小沒個貼心人照應,才會養成那樣的性子。”
她口中的铮兒正是三皇子元铮。
“說句不該說的,各人有各人的緣法,”另一位命婦出聲安慰,“陛下讓六殿下早早出宮立府,何嘗不是想磨煉他自立。”
梅貴妃翹翹嘴角,笑道:“你們看我,一提往事就忍不住唠叨,卻是把人家小娘子晾在一旁。”
她看向池依依,語氣溫和:“你兄長為铮兒做事,我常聽铮兒誇你聰慧過人,心靈手巧,今日一見,倒是很合我眼緣。”
池依依目光微動,梅貴妃前半句提到池弘光,後頭應該接着誇池弘光才是,怎麼突然轉到她頭上?
這話聽着實在有些古怪。
卻見那幾位命婦也是難掩詫異,露出微妙的神情。
她們平日與梅貴妃走得近,知道她向來眼高于頂,方才還在奇怪,梅貴妃為何會召見一個民女,現在聽她話中之意,似乎是三皇子看上了這個池六娘。
不過皇子與民女怎能相配,以梅貴妃的性子,絕不會撮合這兩人,那她為何表現出一副中意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