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滿大概比了比自家媳婦的身高體重,盛苒苒記下來,讓他三天後來取。
送走了老滿,盛苒苒看着一屋子布料,腦子裡已經有了大緻的計劃。
當天下午她便去村裡的木匠那裡定制一張寬大的桌子用來專門做裁剪布料的桌子,又去縣城買了兩把大剪刀等工具。
接下來就是找工人的事了,村裡會縫紉且有縫紉機的人不多,她要在一個月内趕出一百多件工裝的話,按一個人一天最多隻能做出來兩件衣服,也就是一套。
餘太太丈夫遠遠近近一共承包了四個食堂,加起來人數總共有三十六個,春夏每人各兩套,就得148套。
算她能找到十個熟練工,那每天産出也隻能十套,最少也得半個月才能做出來。
這還是往多了算的,她一下子上哪兒找十個熟練工去?
她最後找到了杜詠梅。
兩人躲在百貨大樓的後門通道裡商量。
“你要找會做衣服的熟練工?我倒是認識兩個,不過這工錢你開多少?每天幹多久?”
盛苒苒來的路上就想好了:“按計件來算,一件夏裝五毛錢,一件秋裝六毛錢,按照我的樣式做,材料我出,我這邊統一裁剪好,能做多幾件就領幾件的布,手藝必須得過關。另外,有自己有縫紉機。”
現在大多數人家裡都沒有縫紉機,有縫紉機的人手藝未必可以,很多人都是瞎摸索,如果技術層次不齊,質量就難以把控。
杜詠梅道:“技術這東西怎麼看?”
“可以先到我這裡來面試,合格就錄用。”盛苒苒說道。
杜詠梅:“行,我下班回去就給你問問。”
“好。”
盛苒苒辦完事就回村了,她騎的是張大貴從他舅媽那裡借來的女士自行車,從村頭到家這段路,她發現不少人偷偷摸摸地議論她。
不過她并沒有在意,老滿送來一車的布,村子裡的人都看見了,背後指不定怎麼說她呢。
傍晚,盛苒苒正在裁剪布料用來考核工人的技術,六嬸拎着幾個烤好的紅薯走進盛苒苒的院子,東看看西看看,看到滿屋子的布時,瞬間瞪大眼:“乖乖!你這是要開布行呐!”
盛苒苒随便應了兩聲。
六嬸沒有要走的意思,一直問東問西,見盛苒苒實在是忙,她也不好一直待下去。
末了,搓着手說:“苒苒,你這要是有嬸子幫得上忙的地方盡管跟我說,我這閑着也是閑着,要是能幫上點忙,你也輕松點不是。”
聽說幫她幹活的人都有工錢,小九和大山還跟着出去見了回世面,六嬸和其他人就打起了主意,不過隻有她來探口風。
盛苒苒哪有不明白的,正想裝傻敷衍過去,突然她想起什麼,問道:“嬸子,你大姑娘海霞姐還在你家住着不?”
六嬸立刻便開始訴苦,一會兒說她大姑娘多麼不容易,一會兒又罵她女婿怎樣混賬,盛苒苒聽得頭腦發漲,忙打斷她的喋喋不休:“我記得海霞姐結婚的時候,姐夫那邊給買了縫紉機,那她會做衣裳麼?”
“那可是太會了!”六嬸一拍大腿驕傲地說:“我大姑娘當初可是在鎮上給劉大裁縫當學徒幹了兩年多呢,要不那混賬東西能願意給她買縫紉機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