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第1頁)

系統界面清晰地顯示着分析結果:

【土壤類型:山地沙壤土。ph值:58(微酸性)。】

【有機質含量:低。】

【氮(n):含量偏低。】

【磷(p):含量中等。】

【鉀(k):含量中等偏上。】

【特性:土層較薄,礫石含量較高,透水透氣性極好,光照充足。】

【作物建議(糧食類):谷子(小米)、馬鈴薯(土豆)、南瓜。】

【原因:此類作物對氮素需求相對較低,或可通過固氮彌補;中等的磷鉀含量有利于塊莖(土豆)和果實(南瓜、谷子)的膨大與成熟;良好的透水透氣性特别适合塊莖作物生長,防止病害;充足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糖分積累。】

【作物建議(經濟類-潛在):人參、五味子。原因:微酸性沙壤土、良好的排水性和山地環境,模拟了部分藥材的野生生長環境,具備發展潛力,但需考慮當前政策與技術投入。】

想到這裡,王亮掐滅了煙頭,看向曲大波,認真地開口。

“曲隊長,我有個想法,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曲大波看了他一眼。

“你說。”

王亮組織了一下語言,盡量用曲大波能聽懂的方式解釋。

“我琢磨着,咱們這地,看着好像不肥,沙子石頭多,保不住水似的。”

“種苞米這種‘大肚漢’,它得需要特别多的‘油水’,就是那個叫…叫‘氮肥’的東西,咱們這地裡好像不太夠,所以苞米長不壯實。”

他指了指腳下的土地。

“但我發現,咱們這地雖然‘氮肥’少點,可另外兩種‘營養’,好像叫‘磷肥’和‘鉀肥’的,還挺足乎的。這磷肥管着紮根結果,鉀肥管着長力氣、抗病。”

“再加上這地透氣,不存水,太陽又足。”

“我聽一個在四九城農業大學當教授的叔叔念叨過,說這樣的地,你要是種谷子,就比苞米強,谷子沒那麼嬌氣,對‘氮肥’要求不高,反而喜歡這種松快地。”

“還有土豆和南瓜,它們就喜歡這種透氣好的沙地,根不容易爛,長出來的土豆瓷實,南瓜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