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大波聽得連連點頭,心裡暗道這小子腦子就是活泛,考慮問題這麼細緻到位,簡直是個天生的生意料。
于是曲大波也耐下性子,轉身朝屋裡喊了一聲,把他那婆娘叫了出來。
他婆娘也是個采野菜的老手,手腳麻利,眼神也好使。
三個人湊在一起,就着院裡的小石桌,根據刺嫩芽、蕨菜、山苞米這些不同野菜的特性,仔仔細細地研究了一套收購标準。
比如刺嫩芽要頂花帶刺,葉片不能完全張開。
蕨菜要粗細均勻,掐起來水靈。
山苞米則要看根部的鮮嫩程度,根要是老了,也就能吃個尖,這樣的不能賣給人家。
一條條寫下來,清清楚楚,以後誰來收野菜,都能照着這個标準去對比,省了不少麻煩。
下午,日頭偏西,曲大波便召集四隊的全體社員在打谷場開會。
他站在一塊大石頭上,清了清嗓子,将王亮跟國營飯店談成收購野菜的事兒一五一十地說了。
人群裡頓時像炸開了鍋,嗡嗡的議論聲響成一片。
曲大波擺了擺手,等大家安靜下來,又着重強調了王亮定下的規矩。
“這采野菜啊,是為了給家裡添點零用,但地裡的活才是根本。”
“所以,這活計,隊裡說了,隻讓十八歲以下不能下地掙足工分的小娃子,還有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家去幹。”
“再一個,采來的野菜,不是啥都要的,得符合咱們定下的标準,歪瓜裂棗的可不行,到時候别怪不給錢。”
至于收購價格,王亮按照和國營飯店談好的收購價,根據野菜的珍稀程度,每斤往下壓了五分到一毛錢不等。
即使這樣,野菜從15毛到4毛不等,也是非常高的了。
要知道,當時豬肉的價格才5毛錢。
村民們沒想到漫山的野菜,竟然能賣這麼貴,紛紛來了興緻。
他們哪裡知道,後世豬肉十幾塊錢一斤,刺嫩芽能賣到四五十一斤,蕨菜也是十幾塊錢,而且很多野菜都是出口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