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樣樣都好,就是不愛走正途。
再看看旁邊一桌叽叽喳喳的姑娘們,黛玉、寶钗、探春一個個都是好的,可惜都是女兒家。
但也隻是歎了一口氣。
小榮國公當年臨走時,給賈母指明過道路的。
朝堂的未來,一定是讀書科舉之道。
因此才大力支持賈珠讀書,還娶了國子監的李祭酒家的閨女,把自家閨女賈敏,也嫁給了當年的探花林如海。
所以,她才那般着力地栽培珠兒。
給珠兒請最好的先生,日夜督促他苦讀,好不容易眼看着就要出頭了,又費心為他聘了國子監李祭酒家的閨女,書香門第,多好的助力!
連敏兒,她唯一的嫡親女兒,不也是嫁給了那年的探花郎林如海?
圖的不就是圖林家三代列侯之後,還能轉走科舉正途,想着将來能互相幫襯,讓賈家也徹底在文官裡紮下根基嗎?
誰曾想珠兒竟那樣去了!
她這顆心啊,當時就像被剜掉了一塊。
賈家在科舉這條路上,一下子就斷了指望。
政兒
她這個二兒子,看着老實,卻不是讀書的料,如今在工部混着,一個五品員外郎。
還是當年老國公舍了老臉求來的恩典,連個正經進士出身都不是,在衙門裡說話都沒什麼響動。
至于寶玉
賈母看着那張精緻卻帶着幾分懵懂的臉,更是愁腸百結。
當初出了賈珠那檔子事,她也不敢逼着寶玉讀書了。
科舉的路走不通,家裡又沒個能在武勳裡撐得起門面的人物。
老大襲了爵,可那是個空頭爵位,除了領俸祿在家享福,還能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