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含光道:“确實,白家三房若是那時候幫福王踩死了顧不渝,齊王現在也會少個助力。”
周夫人道:“白家處事黏糊不果決,我們卻不能。依我的意思此事一石三鳥。一則也算順勢助了福王,二則既結識了顧不渝那就能在齊王處賣好,三則白熙若革職,按照慣例那就是你頂上。”
周含光前些天之所以肯接顧不渝的橄榄枝就是因為這個。
但是他志在做順天府的官!所以才動了心思幫三房一把。
周夫人勸道:“若能再進一步回便不急回順天府,再過三年怎麼也是你了。你若成了右布政史,不必像白家緊巴着王大人,這些外任官員亦有結交之理。”
周含光定下了心:“夫人說的是,就說這顧不渝吧,若不是陰差陽錯,哪裡會認得。魯王,肯定不成了,如今聖上隻有福王、衡王二子、齊王一孫,那個繼承大統不都得要官員輔佐。”
七月初四,永順帝下旨将白熙暫革公職,派了左副督察禦史王洵為欽差,命其上峰王都司協理白熙貪污一案。
待取齊一幹證物後,壓解白熙回京赴審。
消息一出,衆人就知道王都司仍然簡在帝心。
左副督察禦王洵為人正直果敢,深受今上信重,得到任命即刻日夜兼程奔赴遼東衛。
七月十九,左副督察禦史并一幹人等到達遼東衛盛京府。
七月三十,左副督察禦史王洵巡查出白熙貪墨房産、金銀等若幹物件。
八月初五,有一花甲老婦攔截左副督察禦史王洵車馬,當街喊冤。
王洵大人憐其老邁,饒了其越階告狀刑罰。老婦垂淚道自己從曾祖那代便居盛京府中,其丈夫、兒孫時代為白熙胥吏,恭謹勤奮。
無奈何白熙當年為了媚上受賞,處置多個無罪胥吏,以莫須有的名義将她兒孫判入獄中,二人未正典刑就已慘死,兒媳郁郁而終,孫媳杳無音訊。
她垂垂老矣是哭瞎一雙眼才逃過一劫。
這下王洵大驚,非禮辱則胥吏乃為禮制大罪,莫說革職查辦,抄了全家是沒跑了,砍了全族的也不在少數。
禮制乃是忠臣良将第一重,是太祖爺起治國理政的鐵律,這和輕重一念間的貪墨有着本質區别。
王洵當即為老婦診治,讓其休息過後再行升堂受審,王都司為表公正隻旁聽并不協理。
八月初十,王洵在盛京府的公堂上,公開審理白熙非禮辱責胥吏一案。
此案為永順二十九年遼東衛部分府地胥吏滋事,王都司派了白熙前去整治。白熙貪功,縱容手下處罰無責胥吏,戕害及傷殘有十餘人。
此案除了老婦人還有一幼童和寡婦為證,部分推官、裡長也寫了證詞,兼有幾個知府上堂陳言,人證物證俱在,王大人敲定罪責,卻不敢妄自判刑。
他并未隻查證白熙之事,其衍生支事一并察看,于是在八月末才着手回京,一直到九月上旬徹底帶齊了人和物件兒一同返京。
一時間遼東衛官場風聲鶴唳,待送走了這位青天禦史,衆人也不敢得意忘形。官場清廉之風吹遍遼東衛,上至主官下至百姓都好過許多。
十月初,王洵一幹人等到達順天府,今上令大理寺主審,督察院從旁協理。
十月中旬,順天府傳來消息,白家共計違背禮制、貪墨、受賄、渎職林林總總共十餘項,聖上拟旨白家全家成年男丁斬首,不足成年者流放,妻女沒入奴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