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第1頁)

華夏之大,不能沒有皇帝!

事實上有這種觀點的人,在華夏不少。當然這也是由于西方列強還是有很多君主的,比如大英帝國、德意志帝國,沙皇俄國,東瀛帝國,以及曾經的法蘭西,對,說的就是拿破侖皇帝。

事實上自從晚清的末代皇帝下诏遜位之後,在華夏就不乏有人生出重立皇帝的野心。

其中就包括北洋的袁老帥。

當然他失敗了。可他的失敗代表隻是他,而不是皇帝制度的失敗。當然,孫先生領導的護國運動和各省督軍軍閥的反對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可不代表天下人就熄了給自己找一個皇帝的心。

比如眼前的辮帥張合。

張合這人,怎麼說呢?

其實也不是那種傳統的封建權貴家族,反倒是窮苦百姓出身。自幼孤苦伶仃,8歲喪母,12歲喪父,15歲入富家做牧童,後轉書童。後來當兵,參加過中法戰争,又參加過甲午戰争,還鎮壓過山東地區的義和團運動。

他和袁老帥的北洋同屬于清末新軍一系。雖然後來也歸袁老帥管轄過一段時間,但人家不算是北洋一系。畢竟北洋一系的根子在當年清末新軍的武衛右軍。而人家張合是屬于武衛左軍,甚至在甲午之後,他彙集了武衛左軍和武衛前軍的殘部,重新成立了武衛前軍。

就這麼看,怎麼看走覺得是窮苦出身,自然要為窮苦百姓撐傘,反對封建帝制啊!

可人家就不,人家是忠心耿耿的保皇黨,可能跟他後來調回北京,宿衛端門禦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後、光緒帝的扈從。宣統元年溥儀即位後,曆任江南提督,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率巡防營駐金陵的履曆有關吧。

聽到葉瑕的話,葉瑱的臉很不好看。

雖然他葉瑱是葉家唯一的一個進士,但是他這麼多年掌管新聞報紙,深知世界發展的趨勢,對于封建帝制并無多少好感。

可看着自己親哥哥,卻這般的去捧臭腳,心中也是感到忿懑。

站起身,一甩衣袖,徑直走出了客廳。

卻有看到一旁的亭子中,餘顧之和自己的閨女葉媛不知道再說什麼,兩人靠得挺近,說話的神态看起來似乎有幾分親昵。

隻是他依舊還記得剛才餘顧之那腫脹的臉。

不由得擔憂地擡頭看向黑洞洞的夜色,難道哥哥就看不出來張合的野心?難道哥哥真的覺得那傀儡一般的宣統末帝能複辟?還是說他們覺得,宣統皇帝複辟了,所有的人就都聽這個皇帝的命令?

别人他不知道,陳家父子,尤其是陳子鈞可不像是能認皇帝的主兒!

再說了,華夏其他的那些督軍、護軍使,鎮守使、巡閱使,哪個不是土皇帝當慣了,誰想自己腦袋上再多一個皇帝,還要三跪九拜的?

奴才當慣了,不找個人跪就不舒服是吧!

他不知道的是,陳子鈞也是這般的想法,所以,他望着眼前的全骁将,淡淡的說道,“說說吧,我想知道為什麼一個人物到了滬上,我沒有第一時間知道,反而是人家站到我面前了,我才知道?”

全骁将站在陳子鈞面前,沒有說話。

他總不能說,這張合和餘顧之是乘坐英國人的商船,從蘇北地區秘密上船,然後下午才剛剛到滬上。

如果要不是餘顧之想請辮帥張合見識一下滬上的繁華,選擇了百樂門,他們甚至都不知道人家來過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