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第一場雨夾雪終于來了,陰雨綿綿,冷意随風從縫隙中鑽進來,凍得人手腳冰涼。
季家人這幾日都在忙碌謝青夙的婚禮,謝呈淵和謝青呈早出晚歸,不是在排隊訂東西,就是在去訂東西的路上。
廚房和雜物房的東西也越來越多,季青棠現在是謝家的一級保護人物,天氣不好,沒人敢讓她出去瞎逛,隻讓她在客廳的壁爐旁邊幫忙貼紅色的囍字。
“上上,再右一點,行了,貼吧!”
季青棠怕冷,裹着一個小羊毛毯站在屋檐下指揮陸谷雨貼字,說話的小語氣讓人一聽就高興。
謝青夙的婚禮還有兩天就到了,房間已經布置好了,就差客廳貼個囍字了。
特殊時期,謝家也沒打算大辦,家裡的親戚,兩位老人家和謝父謝母的好友,還有新娘子的娘家人,以及謝青夙的兄弟一起熱鬧熱鬧就行了。
季青棠給新娘子的禮物也選好了,是和陸谷雨一起選的床上用品,然後她又選了一對純銀耳釘,陸谷雨是一條純銀小吊墜,買的款式都一樣。
她們也不是小氣,如今家家都不好過,謝家和季青棠就是有能力,也不敢大搖大擺地擺在明面上。
新娘是本地人,名秋語,是位女醫生,和謝青夙一樣大,婚前雙方父母已經見過面,确認婚禮日期,交過彩禮和三轉一響。
這時講究“門當戶對”,更看重家庭成分比如工人、農民、幹部等,和個人品行。定親多為口頭約定,較少有複雜儀式,也不提倡貴重物品。
一家子忙碌了幾天,終于到了接親的這一天,這時沒有豪車接送,多為步行或自行車迎親,新郎帶着幾個親友,簡單地敲鑼打鼓去接新娘,過程熱鬧但不鋪張。
謝家沒有選擇步行,而是騎自行車去,領頭的人是謝青夙,然後是謝青呈以及家裡的親朋好友。
季青棠肚子裡有寶寶了,怕人太多沖撞到她,謝呈淵沒讓她去,自己也在家陪她。
客人陸陸續續來了,季青棠扶着謝老太太和客人說笑,謝呈淵去招呼剛進門的客人,謝父謝母也是。
飯桌都擺在院子裡,一共十桌,沒有奢華宴席,多為簡單的飯菜,主食是饅頭、餃子、簡單的葷素炒菜,一桌一隻燒雞,一大盆放了菌幹的大骨頭湯。
親友随禮也簡單,多是生活用品,比如什麼暖水瓶、臉盆、布料等等,很少用錢包紅包,就算有,金額也很少。
謝家都不在意這些禮品,婚禮不過是為了告訴親朋好友,家有喜事,再是讓新娘認認自家的親戚。
兩個小時後,謝青夙終于載着新娘回來了,男穿筆挺帥氣的軍裝,女穿紅色喜慶的紅色大衣,臉抹胭脂,頭戴紅花,滿臉嬌羞,處處洋溢着喜氣。
謝家四處貼滿紅囍字,大廳正中央挂主席畫像,新郎新娘一到家便在長輩的帶領下宣讀主席語錄,強調“革命友誼”“共同進步”。
季青棠還是第一次參加别人的婚禮,覺得怪有意思的,便和謝呈淵站在旁邊看新人向父母鞠躬,向在場親友緻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