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到村裡和工業園區,這事要是談不攏可能要出事。”何工用手扶了扶鏡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聲音有些發抖。
接到電話的前沿村何書記氣喘籲籲跑到施工現場,扯了嗓子喊:“怎麼回事?明明青苗和田地都按政府文件談好了補償,現在要動工了,你們怎麼不願意了?”何書記氣極了,“白紙黑字都簽了協議,如果真有什麼訴求,也得在施工前告訴我。現在這樣堵在這兒鬧,像什麼樣子。”
“何書記,我們也在勸呢,我們後嶺是沒意見,政府工作人員前段時間跟我們吃住在一起,工作上兢兢業業,拆遷補償政策處理工作也做得到位,我們相信政府不會厚此薄彼。”
“哼,說得你們有多清高似的,我們石山确實聽說人家定海鎮同樣的補償,比我們要多20,問清楚了再開工也不遲嘛。”
兩個自然村的村民各持己見。
“這一個縣還能寫出兩個不同的補償協議。不是聽錯了吧,沒有求證過的事,你們也信?”何書記簡直要氣笑了。
“何書記,協議确實是簽了,但如果有調整變動,你們也不能把我們當傻子哄騙啊!”石山自然村一位鼻翼右側有顆痣約三十歲的村民攏着手,向何書記投去了一個不屑的眼神,歪着頭突兀喊道。
“就是,我們可不傻,得給我們一個說法。”“今天這工不能開。”石山自然村一高一矮兩位差不多年紀的村民梗着脖子附和道。
圍觀的村民多了起來,一句兩句的,倒也煽動了一些不明情況的村民起了私心,要施工方把挖機從村子裡開出去。
除了後嶺自然村少數幾位拎得清的村民在勸阻,不少人被起了哄。
“根本沒有多20補償款的事,正式文件已下達,也沒有增加變化的補充文件,你們不要聽信謠言。”
“鄉親們,在簽訂協議前,我們之間都是敞亮兜底的,相關政策文件,都明明白白告知過你們,這些都是有法律依據的,我們不可能亂來。”
何書記扯着嗓子喊。
随後趕來的溪頭鎮政府幹部和工業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出面調解也均無果。
現場争吵不休相互推搡,眼看事态要擴大,接到報警的潛來多帶着民輔警及時趕到了現場,劍拔弩張的情況才有所微緩和。
經初步了解,這次鬧事主要是因石山自然村的幾位村民不知從哪聽來謠言,對已簽訂的補償協議存了争議。
石山自然村在前沿村的西側,距離前沿村10裡路,有村民150多人,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大多在附近打零工,掙力氣錢,也有少數村民在外搞養殖,村莊這些年發展緩慢。這次溪頭鎮工業園區版圖拓展,征用到了石山自然村、後嶺自然村兩個村及沿線約500畝的山林和田地以及一些房屋。
前期工作做得非常順利,兩個自然村的青苗及地上附着物以及征遷房屋補償标準均已按新路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新路縣征收集體土地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補償标準》《新路縣征收集體土地房屋征遷補償安置方案》的通知規定執行。
誰知石山自然村的村民在施工方動工時反悔了。
“他們一口咬定說定海鎮的補償比溪頭鎮要多20,鎮裡第一時間聯系了定海鎮,對方回複說壓根就沒有補償比溪頭多的事,不知道是哪傳來的謠言,跟他們說了也不信。”何書記急得滿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