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鋒和潛來多都愣住了,不是一心念着刑大麼?怎麼這會兒又不去了。
似看出了他們的疑惑。潘向前喉結滾了滾,咽了咽口水,他得組織一下語言,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
“刑偵一直是我想去的崗位,但不是現在。以前我不能理解你們對我的苦心,現在我明白了,在基層變數多、挑戰性強,非常鍛煉人。”潘向前聲音低緩,平靜卻有說服力,“我想跟着師傅學得更多,想嘗試成為你們眼中那位既能當得了‘老娘舅’又能當得了‘神探’的人。”
楊鋒和潛來多眼睛一亮,樂得合不攏嘴,楊鋒更是直接嚷道:“好小子,終于想明白了,你能留下來真是太好了。”
潛來多滿眼欣慰,都說一個徒弟半個子,何況他還是潘新民的孩子。
潘向前從楊鋒的辦公室出來,從沒有像此刻那麼地輕松。陽光照着所裡的大樟樹上,給綠葉渡上了一層金邊,閃耀在這個冬日的上午,也照亮了前行的路。
轉眼,進入了臘月,派出所的工作越發繁雜起來。上報各種數據、應對考核、總結,開展年底一次次統一行動等等。
潘向前跟着潛來多,入企和走村入戶開展安全生産與反詐宣傳的次數也逐漸頻繁。
特别是鄉村的風土人情,讓他對轄區這片熱土生出了濃厚的感情。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吃了臘八粥,過了臘八節,這年味就飄出來了,讓人對來年充滿了期待和祝福。
這個時候,寂靜的小山村也慢慢熱鬧起來。挂在陽台或屋檐下半肥半瘦,鹹香誘人的臘肉,讓人垂涎起年夜飯上那口瘦而不柴、油而不膩的醉人味道。
還有那熙熙攘攘賣衣服賣糖果賣炒貨的鄉村集市,大媽大娘們随手剝幾顆花生,嘎嘣脆入口滿意點點頭,手一指:“來5斤。”再嗑一把瓜子,“原味3斤,核桃味的5斤”
三兩鄉村的婦女聚在一起,這邊逛逛那邊瞧瞧,平常舍不得買的物品,在臘月總算大方了一回,樂得商家們笑得合不攏嘴。
有的村已開始宰年豬、做糕點,袅袅蒸汽升騰,氤氲一室的香甜,甚至飄散在整個村子上空,饞得孩子們圍着竈台跑進跑出,就等蒸籠裡那一口香甜。
這當中,最有名之一的就數上根村的糖糕了,以前大多在臘月二十之後才會做糖糕,一大籠屜要吃到正月十五。
現在村民們生活條件好了,想吃随時做。
糖糕的主料為糯米和籼米,研磨成粉,溶入紅糖,再按照各人口味另加白糖。糖糕裡可加食材也可不加,不過芝麻是必定有的。大多數村民喜歡加入紅豆、紅棗、芝麻等食材,現在日子越過越好,一些村民還加入了夾心肉和核桃。一切準備就緒後,鋪上箬葉上籠屜大火蒸10個小時以上。
等待的過程,柴火燒得旺,蒸汽氤氲,滿室香甜,令人心生歡喜。
這段時間,趁着回鄉人員增多,潘向前也盡量将普法宣傳和反詐宣傳的陣地轉移到村裡。發宣傳單、上反詐宣傳課,每天都過得充實自在。
熱心的村民,拉着他和師傅的手,總有說不完的話。
再過半個月就是大年三十了,潘向前想起元旦那天,夏雨樂說想去上根村見識見識家家戶戶做糖糕的盛大場面。年前他還要去一次上根村,等過兩天問問她有沒有時間去村裡感受一下年味。
臘月二十,上根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動起來做糖糕了。吳仙菊老人早兩天就給潘向前打來電話,邀請他和師傅到村裡品嘗糖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