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屆服裝博覽會的展位分配圖發到手上時,蘇晚秋的指尖在圖紙邊緣掐出了深深的月牙痕。
"最角落的c-27區,連去廁所都要走五分鐘!"周玉梅氣得把圖紙摔在桌上,"林志強的展位卻在正門黃金位置!"
張建軍獨臂按着展位圖,濃眉緊鎖:"我剛問過會務組,說是按企業規模分配"
"放屁!"鄭雅婷罕見地爆了粗口,"uncle查過了,林志強給組委會塞了錢!"
蘇晚秋沉默地翻開秘典。在"1983年深圳大事件"的頁面上,"首屆服裝博覽會"幾個字正滲出淡淡的金色,但關于展位的信息卻模糊不清——似乎連這本神奇的書也無法預知人為幹預的變數。
"我們改主題。"她突然抓起鉛筆,在展位圖上畫了個大圈,"既然位置偏,就讓人不得不走過來看!"
博覽會前夜,蘇晚秋帶着全廠女工忙到淩晨。張建軍和幾個退伍戰友扛來真正的漁船殘骸,周玉梅指揮着挂起漁網和浮标,鄭雅婷則用香港帶來的射燈營造出波光粼粼的效果。
"還差最後一步。"蘇晚秋從包裡取出個鐵盒,"媽熬夜做的。"
掀開盒蓋,二十多個拇指大小的盤扣靜靜躺在絨布上——銀蝶扣、琵琶扣、葫蘆扣每個都精緻得如同藝術品。女工們小心翼翼地将它們點綴在展品上,原本時尚的拼接設計頓時多了分東方韻味。
"這"鄭雅婷拿起一件點綴着海浪紋盤扣的外套,突然切換成英語,"eastetswest!(東西方交融)"
天蒙蒙亮時,奇迹誕生了。十平方米的角落被改造成微型漁村,模特穿着拼布時裝"勞作"其間——有的在補網,有的在分揀貝殼,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艘舊漁船,船頭坐着個穿改良旗袍的姑娘,正低頭縫制一件綴滿盤扣的嫁衣。
"這哪是展位?分明是裝置藝術!"路過的記者連連拍照。
開幕式上,林志強帶着評委團浩浩蕩蕩走來。他今天特意穿了套白色西裝,胸前的金表鍊随着步伐晃出刺眼的光。
"蘇小姐很有創意嘛。"他故意用粵語高聲點評,"不過服裝設計不是過家家,巴黎那邊講究的是立體剪裁"
評委之一——某國營大廠的設計科長拿起件拼接外套,皺眉道:"這針腳不夠精細啊。"
"同志,這是故意做舊的效果。"蘇晚秋強壓怒火解釋,"就像鈞窯瓷器,瑕疵本身就是"
"年輕人不要狡辯。"評委不耐煩地擺手,"做工分隻能給及格。"
評分表上的數字一個比一個低。蘇晚秋看向不遠處的鄭裕成,老人卻微微搖頭——作為港商代表,他不能公開幹預評審。
"接下來請評委點評這件漁光曲系列主推款。"主持人舉起那件綴滿盤扣的旗袍。
林志強突然冷笑:"盤扣是傳統工藝,但用在這種修身剪裁上根本不合"
"誰說不合美學原理?"
一個虛弱卻清晰的聲音從人群後方傳來。所有人回頭,隻見李桂芝穿着病号服,在蘇朝陽攙扶下緩步走來。她蒼白的臉上泛着不正常的潮紅,但眼神銳利如刀。
"宋式旗袍的歸拔工藝,講究三彎九翹。"李桂芝的手指輕撫旗袍腰線,"這件作品在第三根肋骨處收省一點五厘米,既保留傳統曲線,又符合現代人體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