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第1頁)

泛黃的紙張上,歪歪扭扭的字迹明顯是左手所寫:"申請人張建軍,男,32歲,未婚"

"本來想等廠房建好"退伍軍人結結巴巴地解釋,突然被撲上來的周玉梅撞得後退兩步。兩人在堆滿碎布的角落裡相擁,陽光透過鐵皮屋頂的破洞,正好将光斑投在那張皺巴巴的申請書上。

蘇晚秋笑着悄悄退到倉庫外。海風送來遠處貨輪的汽笛聲,她不由自主摸出陳明輝留下的電話号碼,卻在撥号前停住了——秘典最後一頁的血紅警告浮現在眼前。

"在擔心什麼?"

熟悉的聲音讓她渾身一顫。陳明輝不知何時站在身後,手裡拿着卷藍圖。海風掀起他的衣角,露出腰間别着的德國制圖尺。

"林志強在囤積出口配額。"蘇晚秋脫口而出,随即懊悔自己的失言。

陳明輝卻從公文包抽出一份文件:"昨天去經貿委查到的,明年配額分配新規讨論稿。"他指向某條細則,"這裡明确限制關聯企業配額合并計算——林志強算盤要落空了。"

文件上新鮮的油墨味混合着他身上淡淡的松木香。蘇晚秋突然意識到,這個看似偶然的相遇,或許是他特意趕來送情報。

"陳老師為什麼幫我?"

"我母親曾是上海紡織廠的打樣師,六八年被下放到江西"眼鏡後的目光突然變得柔軟,"她臨終前說,最遺憾沒看到中國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

遠處傳來周玉梅的歡呼。張建軍正用獨臂将她高高托起,兩人在堆滿布料的倉庫裡旋轉,像一曲笨拙而熱烈的圓舞。

奠基儀式當天,碼頭倉庫前鋪起了紅地毯。陳明輝站在臨時搭建的展台中央,身後是精心制作的建築模型——蚝殼牆與現代玻璃幕牆的融合體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這種設計不僅保留工業遺址記憶,更通過被動式節能"

閃光燈不斷亮起。蘇晚秋注意到《深圳特區報》記者正瘋狂記錄陳明輝講解的環保印染車間細節,而角落裡的鄭雅婷正用攝像機記錄全過程。

"蘇廠長,說幾句吧!"記者們突然調轉鏡頭。

話筒遞到面前時,蘇晚秋的視線掠過人群——父親蘇大海穿着嶄新的中山裝站在第一排,母親李桂芝的病号服外罩着件拼布外套,連老支書都别扭地舉着個"支持鄉鎮企業發展"的橫幅。

"鴻霓兩個字,取自鴻翔百年,霓裳羽衣。"她聲音有些發抖,"我母親常說,衣服是穿在身上的曆史"

于掌聲中走下台,陳明輝悄悄遞來塊手帕。素白棉布一角繡着小小的藍靛果——正是他提過的天然染料植物。

海風裹挾着鹹腥味撲面而來。在無數鏡頭對準新廠房奠基石的那一刻,蘇晚秋恍惚看見兩個時空的自己正在晨光中緩緩重合——一個是從貨車輪下重生的小漁娘,一個是曾在icu掙紮的時尚買手。而此刻,她們共同握緊了這把改變命運的鐵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