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價國風裝在深圳百貨大樓的櫃台前排起了長龍。
"我要三件!""給我留五件!"此起彼伏的喊聲中,售貨員手忙腳亂地拆着包裝。一個戴眼鏡的中年男子舉着鈔票擠到最前面:"同志,這種立領的還有大号嗎?我媳婦在紡織廠,非要穿這個款式的!"
蘇晚秋站在二樓扶手邊,望着樓下搶購的場景,指尖在賬本上輕輕敲打。短短一周,這款定價十五元的改良襯衫已經賣出一千多件,遠超預期。
"晚秋!"鄭雅婷踩着高跟鞋匆匆走來,金絲眼鏡後的眼睛閃着興奮的光,"廣州友誼商店打電話來,要加訂五百件!"
"先别急。"蘇晚秋合上賬本,"通知車間,明天開始擴招五名女工。"
招工啟事貼出的次日清晨,鴻霓廠門口排起了長隊。三十多名婦女擠在鐵門前,有人甚至帶着闆凳來占位置。
"蘇老闆招我吧!我在紡織廠幹過五年!"
"我會踩縫紉機,還會鎖邊!"
"都别擠!按順序登記!"小林拿着花名冊維持秩序,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
面試在樣品間進行。蘇晚秋仔細打量着每位應聘者,突然被一個瘦高姑娘吸引,她舉着自己用縫紉機在布片上繡出工整的"鴻霓"二字,針腳細密均勻。
"我擅長字繡。"姑娘腼腆地介紹,"我奶奶從小教我在布料上寫字。"
"你叫什麼名字?"
"何秀英,今年二十二歲。"姑娘低頭絞着衣角,"之前在縣服裝廠做質檢。"
蘇晚秋點點頭,在名冊上做了标記。
"我叫趙蘭雪!"下一個應聘者活潑地自我介紹,"在女工紡織廠幹過兩年,特别崇拜蘇廠長!"這姑娘圓臉大眼,說話時總帶着笑,"聽說鴻霓的姐妹都能學新技術,我就想來長長見識!"
最後一位讓蘇晚秋印象深刻的是王淑珍——年近四十,鬓角已見白發,但車縫技術堪稱完美。
"國營廠裁員,說我年紀大了。"她粗糙的手指撫過樣衣接縫,"可我這雙手也幹了二十多年了。"蘇晚秋了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醒了經濟,卻也吹落了不少老職工。
錄取名單當天下午就貼了出來。何秀英、趙蘭雪和王淑珍都在其中,明天就能上崗,趙蘭雪活潑的性格适合推銷,也暫時替代了之前周玉梅的位置。
---
《深圳商報》頭版突然刊出《個體戶騙補疑雲》,矛頭直指鴻霓:"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廠通過虛假出口數據騙取政策優惠"
"個體戶騙取政策優惠?"鄭雅婷的聲音因憤怒而發抖,"這記者收了黑錢吧?"
蘇晚秋盯着報紙上那篇《鴻霓服飾享受超國民待遇調查》,眉頭緊鎖。文章質疑鴻霓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低息貸款和稅收減免,還暗示其與港商鄭裕成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不像是林志強的手筆。"她放下報紙,"文風太正經,像是正規媒體的調查報道。"
正說着,辦公室門被敲響。兩個穿稅務制服的男人站在門口,表情嚴肅:"蘇廠長,例行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