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改革試點的消息傳遍鴻霓,午飯時間,食堂裡全是女工們興奮的議論聲。
"聽說買了股票就能當股東,以後年年分紅呢!"小林捧着飯盒,眼睛亮晶晶的。
有人小聲問,"那得多少錢一股啊?"
"我問過晚秋姐了,"趙蘭雪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内部員工有優惠價,一塊錢一股,最少買一百股。"
"最少一百塊?!"幾個女工倒吸涼氣,這相當于她們小半個月工資。
角落裡,王淑珍默默扒着飯。自從陳秀英離開後,這位老師傅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蘇晚秋來到食堂環視衆人,"工作滿一年的員工都可以認購,錢不夠的廠裡提供無息借款。"女工們七嘴八舌地讨論着,有人擔心風險,有人盤算着能買多少股。
---
深圳證券交易所的籌備處設在國貿大廈。蘇晚秋和鄭雅婷帶着厚厚一疊材料前來咨詢,接待她們的是一位年輕幹部。
"股份制改革是摸着石頭過河,"幹部翻看着鴻霓的财務報表,"你們作為民營企業能入選第一批,很不容易。"
鄭雅婷遞上精心準備的企劃書:"我們計劃發行一百萬萬股,每股面值1元,其中百分之三十面向員工,百分之四十向社會公開募集,剩由創始團隊持有。"
"員工持股比例很高啊。"幹部翻看着企劃書。
"鴻霓是靠姐妹們一針一線做起來的,"蘇晚秋語氣堅定,"她們理應分享發展成果。"
幹部點點頭,突然問道:"考慮過上市嗎?"
"上市?"鄭雅婷驚訝地挑眉。在1986年,股票上市對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個陌生概念。
"深交所正在籌備,明年可能會試點。"幹部壓低聲音,"像鴻霓這樣有自主知識産權、出口創彙能力強的企業,很有希望。"
回程的車上,鄭雅婷興奮地計算着上市可能帶來的資金:"如果每股能漲到五塊,我們就能融資五百萬!足夠建自己的研發中心了!"
蘇晚秋望着窗外飛馳而過的建設景象,思緒卻飄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小作坊。短短兩年,鴻霓從瀕臨倒閉到如今即将成為股份制企業,這一步邁得太大,也太過冒險。
"雅婷,"她突然問道,"如果上市失敗,或者股價暴跌,員工們的血汗錢可就回不來了。"
"風險與機遇并存。"鄭雅婷握住她的手,"但隻要我們産品過硬,就不怕市場考驗。"
員工認購首日,财務室前排起了長隊。
小林第一個沖進來,"晚秋姐,我買兩千股!"她啪地拍下一沓鈔票,"這是我全部積蓄!"
蘇晚秋驚訝地看着這個平時省吃儉用的姑娘:"想清楚了?萬一虧了"
"虧了就繼續幹活呗!"小林咧嘴一笑,"但我相信鴻霓,更相信晚秋姐!"
趙蘭雪買了四千股,王淑珍遞上一個手絹包:"我買兩千股。"
"王姐!"鄭雅婷驚呼,"你哪來這麼多錢?"
王淑珍的聲音很輕,卻堅定,"我老伴走得早,兒子現在也用不上。這錢放銀行也是放着,不如拿來給咱廠。"
蘇晚秋心頭一熱。這份信任沉甸甸的,讓她既感動又忐忑。
認購結束統計時,全廠員工大部分都參與了認購,共籌集資金106萬元,遠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