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夏天,在姜楓的建議下,安和藥業在粵省羊城,開辦了第一家制藥廠。
當地有關部門對此自然是大加歡迎,并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
1987年時,安和藥業終于在燕京開辦了第二家制藥廠,這才大大緩解了銷售壓力。
而姜楓自己,則是在工程院下屬的醫藥研究所裡,開始了一項新藥的研究。
前世姜楓曾看過一部獲獎無數,并在國内影史留名的著名電影《我不是藥神》。
那裡面有一批身患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患者,由于吃不起正版的特效藥格列甯,于是便拜托賣印度神油的店老闆程勇從印度去給病友們代買仿制藥。
百般不願卻又走投無路的程勇,意外因此一夕翻身。
平價特效藥救人無數,也讓程勇賺到了許多錢。
程勇的舉動,被病患封為“藥神”,但随着利益而來的,是一場讓他的生活以及貧窮病患性命都陷入危機的多方拉鋸戰。
看着那些賣房賣地,隻為了能活下去的病友們一個個瘦骨嶙峋,程勇毅然決定以成本價将藥賣給他們。
最後程勇因為販賣假藥被警察抓捕了。
前世的姜楓,看過許多電影和電視劇,但是這部電影其中一個橋段,卻讓他真的落淚了。
當警察開始查處印度産的格列甯時,一個患病的老太太神色凄苦地對警察說:“我想求求你們,别再追查印度藥了行嗎?”
“我病了三年,四萬塊錢一瓶的正版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現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藥,你們非說它是假藥。”
“那藥假不假,我們能不知道嗎?”
“印度藥才五百塊錢一瓶,藥販子根本就不賺錢。”
“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自己這一輩子不生病嗎?”
“你們把他抓走了,我們就都得等死!”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嗎?”
姜楓從熒幕中,聽見老太太這一句句直插人心窩子的話時,他早已淚流滿面。
前世他所在的孤兒院,有一個跟他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就是得了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而最終失去了生命。
所以,在電影散場後,姜楓特意從網上查找了有關這款叫格列甯的相關信息。
電影上的格列甯,在現實中的名字叫格列衛,是由瑞士諾華制藥研發并生産的。
當時這款藥于2004年在國内上市銷售,每瓶120片,售價高達25萬元。
姜楓仔細查看了該藥的信息,知道了這款藥的通用學名叫甲磺酸伊馬替尼。
這是種新一代的靶向性抗癌藥,專門用于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
不幸患上這種病的人,如果無法做骨髓移植,那麼患者的生存時間隻有3-5年左右。
格列衛于2001年在米國上市後,臨床顯示它對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治療有效率超過94,76的患者各種血細胞數量和比例可以恢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