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康熙帝再次接見了準噶爾部落的使臣,并答應了噶爾丹的請求,決定一個月後派兵護送把建甯公主送到草原上去。
準噶爾的使臣自然是十分高興的,他們歡天喜地的對康熙帝大禮參拜後,第二天便帶着康熙賞賜的回禮離開了京城。
而建甯公主則是一個人躲在自己的寝宮内暗自傷心垂淚。
她此刻心裡,又浮現出了那個令她難以忘懷的身影。
這件事說起來還是發生在半年多前的一次偶遇。
建甯公主是個性格活潑且喜動不喜靜的性子,因為她跟康熙帝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妹,所以也極受玄烨的喜愛。
建甯公主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女扮男裝帶着自己的侍女和護衛,在北京城内轉悠。
她平時最愛去的地方就是去天橋地區看雜耍聽戲曲,那裡還有許多京城著名的小吃攤,也是建甯公主喜歡光顧的地方。
這裡有掼跤耍幡的、玩杠子的、耍大刀的、練雜技的,可謂是熱鬧至極。
這個時期,北京特有的京劇還沒有出現,不過其它一些地方戲曲在這裡也是很受老百姓歡迎的。
比如昆曲、弋腔,康熙帝就特别喜歡聽昆曲和弋腔,為此還特别成立了由大太監負責的南府,負責宮内演戲的安排。
此外,秦腔、京腔和柳枝腔在京城也是極為的流行。
有一次建甯公主便身着男裝,帶着一幹護衛和仆從再次來到天橋遊玩。
當她來到一處練雜耍的攤子前,隻見一個身形健碩的男子,正光着上半身躺在一個釘闆上,他的胸口上還擺着一塊最少二百斤重的大石闆。
原來此人正在展示胸口碎大石的絕技。
旁邊那個掄大錘的壯漢,在一番準備後,高高舉起了大鐵錘,随後朝着大石闆砸去。
在圍觀百姓的驚呼聲中,大鐵錘重重地砸在了石闆上。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一錘子砸下去,那石闆居然隻是掉下來幾塊碎屑,整體幾乎毫無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