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清廷的火槍兵,手裡用的都是前裝火藥的火铳。
他們目前裝備的大部分都是三眼火铳,有三個發射管呈三角形分布。
這種三眼火铳每個铳管外側都有個小孔。
使用時在铳管内添加火藥,最後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火繩,使用時點燃火繩,引爆裝填火藥将彈丸發射出去。
三個铳管可輪番射擊,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裝有長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以保障射手安全。
這種最古老的槍械,最遠射程也隻不過150米左右,而且精準度極差,跟天龍軍手中的神威步槍比起來,差距實在太大了。
京城的每一面城牆上,還擺放了二十多門紅夷大炮。
這種大炮還是明朝時期流傳下來的,被清軍得到後直接繼承并加以改良,用于後續的入關戰争及統一戰争等。
康熙前期火炮以銅鑄為主,注重機動性。
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清軍火炮更加注重傳統工藝的延續,未形成完整的彈道學理論體系,從而限制了後續的發展。
姜楓在戰前就已經做好了缜密的部署,他要求天龍軍的炮兵們,第一時間就要打掉那些城牆上的紅夷大炮,減少自身的損傷。
就在天龍軍的迫擊炮發射之後,城牆上的紅夷大炮也爆發出一團團白眼并伴随着陣陣巨響。
城頭上的清軍也開炮了。
隻不過清軍的紅夷大炮用的還是以鐵、鉛或石料鑄造的球形實心彈丸,單發重量達數公斤至十餘公斤左右。
這種實心炮彈是依靠高速沖擊力穿透城牆、城門或密集軍陣,而現在城下的天龍軍軍陣在姜楓揮手下令攻城之後,很快便散了開來,
一發實心炮彈打出去之後,直接把地面砸出了一個坑出來,對于天龍軍的殺傷力實在是有限的很。
這一輪炮擊之後,隻有十多個運氣不好的士兵被炮彈打中或者擦傷,其它全都被躲了過去。
“給我繼續轟!”
姜楓對身後的炮兵下達了命令。
“轟~”
“轟~”
“轟~”
天龍軍一連發射了十二輪的迫擊炮之後,京城北城牆上的那十幾門紅夷大炮全都被炸壞了,有幾發炮彈甚至擊中了紅夷大炮旁的火藥,引起了一陣驚天動地的大爆炸。
此刻城牆上的清軍已經死傷慘重,姜楓此時騎着那匹神駿的黑色戰馬,一馬當先直接朝着德勝門沖去。
“兄弟們,給我殺進去!”
“殺啊!!”
“殺!”
已經擴充到了三萬人的天龍軍騎兵,在一陣陣呐喊聲中,朝着城門沖了過去。
天龍軍在戰場上拼殺所積累起來的滔天殺氣,攜帶着一往無前的沖擊力,朝着京城北邊的兩座城門沖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