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并沒有向貴妃請安的定例。
但是後宮後位空懸太久,貴妃作為後宮的實際掌權人,不知道從哪一天起,後宮低階嫔妃開始前往貴妃宮中請安,初始當然是為了拍馬屁,後來請安的人多了,就成了慣例。
淑妃心情好會去,也是和其他姐妹碰個面,說說八卦,大部分時間是不去的,她懶得早起。
官家對此并無看法,既不說衆人給貴妃請安逾矩,也不會說淑妃不去請安無禮。
今日淑妃是起早的,順便讓人把公主也叫起來,今日有好熱鬧看。
公主養在深宮,見人少,本就單純,出宮就是嫁人,為了鍛煉女兒,淑妃從來不避諱讓女兒知道後宮的事。
深宮後院,從來沒有稀奇事,女人間的你争我奪和男人的争權奪利本質無二,見的多了才會處事不驚。
“母妃,今日有什麼熱鬧?”泰安睡意朦胧。
“今日貴妃要教訓新進宮的太子良娣。”淑妃滿是興味,還是女官的時候,貴妃就說不過晏子歸,現在就看晏子歸變成太子良娣膽量有沒有變化。
“貴妃可以教訓太子良娣嗎?”泰安不解,貴妃娘娘一直想染指東宮事務,但是都沒成功,現在可以直接教訓東宮的人嗎?
“她扯着太子妃的名号呢。”淑妃告訴女兒做什麼事都需要師出有名,自己沒道理,就要扯個有道理的旗子。
泰安徹底清醒了,她撇嘴,“太子妃不太聰明。”
“怎麼說?”淑妃鼓勵她繼續。
“她是東宮的女主人,東宮的妻妾之争她應該自己在東宮解決,不該請外人來幹涉,所謂家醜不可外揚,她也許覺得貴妃訓誡太子良娣很解氣,可是外人看來就是她無能啊。”
淑妃摟着女兒誇她聰明,還不止呢,貴妃又不是她正經婆母,讓貴妃來做東宮的主,犯了官家和太子的大忌。
實在是昏招。
晏子歸看到貴妃殿内坐了很多人并不意外,跟在太子妃身後行禮,等着貴妃發問。
“本宮當初見你就說你和東宮有緣分,當時還不信,現在看如何?”貴妃笑問晏子歸。
“都是天恩浩蕩。”晏子歸坦然,沒有之前信誓旦旦說自己不做小結果還是進宮做了良娣的羞恥感。
一時有一時的情況。
“太子妃系出名門,端莊毓質,你往日裡心高氣傲,日後得好好向她學習,她做太子妃你做良娣都是有緣由的。”
這就是借着身份的差異說晏子歸不行。
晏子歸笑着點頭,“娘娘說的是,我今後一定多向太子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