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第1頁)

太子妃如果不上趕着針對晏子歸,兩人還能處個面兒情。

“我是不敢想了。”蔡明珠說着又要垂淚,“殿下都當着衆人面訓斥我,哪裡還敢想他給我體面。”

傅甯和太子妃朝夕相處後,人也飽受折磨,雖然她在深宮這麼多年,也算見過各色各樣的人,但是像太子妃這樣自怨自艾,自卑自亢,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時刻需要人哄着的,她也覺得難辦。

她當不受寵的太子妃可憐,太子有這麼一個油鹽不進的太子妃也可憐。

思來想去,都是官家的錯。

他到底怎麼選的太子妃?

就是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其實蔡明珠不是沒長大,她其實就是不接受,不接受丈夫心裡沒有她,所有表面上的應許都是假裝懂事,因為内心不能接受,所以無法自洽,總是翻來覆去比較,嫉恨,時不時弄出點動靜來彰顯存在。

晏辭在家休整兩個月後,周元載讓他去戶部上任,職位依舊是侍郎,加封太子少保,也算是給他一個理由可以出入東宮,可以看看女兒外孫。

自然有人去蔡家油水,你這正經的嶽父都沒有當上東宮屬官,怎麼他一個良娣的父親先進去了。

蔡方德自然要發怒,要上折子說官家此舉并不合常理。

讓門客劉思言勸住了。

也不算門客,是他父親的弟子,運氣不好,被牽累進舞弊案,終身不能科考,但是人還是有本事,所以蔡父讓他留在家中當西席,留下遺言,除非劉思言自己想走,蔡家後人要奉養到老。

對劉思言說的是,我這兒子愚鈍,但是受我的餘蔭,這個官一時半會還得當,你幫我看着點,不要讓他犯蠢事。

家中子弟,若有成器你就教,若不成器,就教他們自保。

這麼多年相處下來,即是西席也是門客,蔡方德大部分的折子都是他幫忙潤色,日常口稱師兄。

之前在翰林院待得出不了什麼差錯,就在劉思言覺得日子無聊,想要離開蔡家出門遊曆時,官家看蔡家老實,祖上有餘蔭,女眷也素有美名,選擇蔡明珠當太子妃。

這下劉思言心就熱了。

太子妃是未來的國母,蔡方德水漲船高一下就到了權力中心,劉思言想,現在才有點指點江山的感覺。

所以周元載總是覺得奇怪,看蔡方德的折子,還是有些水平,但是一到開口說話,全然不是那麼回事。

就是蔡明珠太不濟事了,早進宮,還是讓晏子歸先生下太子長子,聽夫人回家轉述,在東宮幾乎沒有招架之力。

現在看蔡方德着急忙慌要去針對晏辭,劉思言攔下,“陛下給他體面,是因為東宮小殿下之故。”

“現在太子妃膝下無子,我們對付晏辭隻是做無用功。”劉思言直道,“如果太子妃膝下沒有孩子,我們做的一切都是鏡花水月,沒有意義。”

當務之急就是争寵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