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向初升的太陽,滿意地笑了笑,如釋重負。
但這隻是開始。
他攥緊拳頭,暗自發誓,從今天開始,每天都要讓自己的妻兒,過上最好的日子。
收拾一陣,拉着闆車,前往一裡外供銷社。
八十年代的供銷社,相當于二十一世紀的超市。
裡面的東西琳琅滿目,要啥有啥。
但是想買一些特殊的東西,必須要用糧票。
比如說細糧,豬肉。
沒有糧票的話,價格會高出許多。
農村人一般吃不起細糧。
紅薯土豆這種粗糧,才是農民最大的日常消耗品。
搭眼看去。
凡是拎着細糧走出供銷社的人,幾乎都是城裡的職工,隻有吃公家飯的,才有資格享受得起細糧。
餘天把闆車放在門口。
推門進去,先打量了一眼挂在牆上的價目表。
米面的價格,都在一毛二三一斤。
當然,這是有糧票的情況下。
如果直接拿錢買的話,還要再各自加上五六分錢才行。
摸摸兜,這次走得急,沒帶糧票。
家裡倒是存了不少,以後用也來得及,而且肯定不夠用。
餘天走到米面窗口前,攥着毛票。
“五斤大米,五斤白面,謝了!”
客氣說了一句,算了賬,一共花銷一塊二。
貨物稱好,餘天這才發現,自己沒帶袋子。
這個年代,買菜得自帶籃子,買油條自帶筷子,吃豆腐腦得自帶碗碟。
沒辦法。
他又花了三毛,租了個兩個口袋,這才算有了裝米面的東西。
“還要點兒其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