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的辣子白色的肉絲,香氣撲鼻。
一下又把餘天的記憶拉回曾經離開縣城的那天。
深吸一口氣,他幾口吃完。
擦了擦額頭上的細密汗水,心滿意足付了面錢,他才開始和老闆套近乎。
“老哥,你手藝真棒,鳝魚味道鮮美,一點兒都不腥。嫂子這擀面的功夫也很好,面條勁道,很有嚼頭!要不是我肚子太小,還真想再來一碗!”
餘天先是說兩句好聽的話。
這種話,誰都愛聽。
“是吧?這是我們家祖傳的手藝,喜歡吃的話,您常來!不夠的話,随時說,我給你加面!”
小老闆一邊遞給老闆娘面團,一邊回應着。
“你這鳝魚從哪兒買的?價格多少?”
餘天又問了兩句。
“在水産市場,五毛錢一斤。”
八十年代的人都挺實在,也沒啥隐瞞,小老闆脫口而出。
豬肉價格在七八毛錢,比黃鳝要貴上一點。
當然,這是在八十年代。
要是放在21世紀的話,黃鳝的價格,反倒要比豬肉貴上幾倍乃至十倍。
“五毛?有點兒貴了。你看看我的貨怎麼樣?我這都是田裡抓的,純野生,一斤才賣四毛錢。”
餘天走到車旁,将挂在車把上的塑料桶拿下來,揭開蓋子,給小老闆看。
七八條黑黃色的鳝魚,交纏在一起,個頭十足,新鮮的很。
小老闆的眼睛當時就亮了。
要都是這種質量的話,他不但能省不少錢,而且面的質量,還能提升不少。
“四毛錢?看起來不錯,我收了!媳婦,給他稱一下重量!”
小老闆說着,讓老闆娘拿稱過來,又問了一句,“兄弟,你這個還有嗎?明天還能不能送點兒過來?要是有的話,我全收了!”
“有,不過你真能全收嗎?我今天帶得少,以後每天五十斤都能供應得上,你要是能全收的話,我就不賣給别人了。”
餘天還沒開始正式收購黃鳝。
這次隻是抓了幾條‘樣品’,來談談價格。
“那可有點太多了每天十五、二十斤還差不多五十斤,真不行”
小老闆聽到每天五十斤的量後,立馬搖搖頭。
他這小面攤子,雖然生意不錯,但每天五十斤的黃鳝,還是不足以消化掉的。
“那就二十斤!老兄,那咱們就這樣定準了!從三天後開始,我每天給你這兒送來二十斤的黃鳝!用上我送的鳝魚,你的生意肯定會更火爆,一年内,保準能成為萬元戶!等以後你和嫂子生意做大了,我再給你多供黃鳝。我估計呀,用不了兩年,每天兩百斤都不夠賣的!”
餘天一番小拜年話,把老闆和老闆娘說的咯咯直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