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拿回省城,肯定好賣。
現在最主要的,就是談談價格,了解一下市場行情。
“都是,小棉襪,要多少?這邊還有衣服,旁邊那兒也是我的攤子,喇叭褲要嗎?都有,你先看看吧!”
大姐熱情十足。
不過她沒直接說價,而是問要貨的數量。
價格的高低,取決于要貨量。
零售當然也賣。
隻是價格遠超于批發價。
棉襪的成本,比腈綸高上不少。
這一雙襪子,成本價,怎麼也要在兩毛五左右。
餘天想了想,嘗試說,“要兩千雙的話,大概價格是多少?”
“算你三毛一雙。”
大姐略加思索,定了價格。
按三毛算的話,兩千雙就是六百塊。
餘天還有一百八十多。
算下來,隻能買六百多雙。
要是回去,一雙賣上一塊的話,扣去成本和分紅,他大概能賺四五百。
翻了兩番。
但還不夠。
這與他的心理預期,最少還差一倍。
這次來,他是打算回去賣掉後,能賺到一千的。
又嘗試着和大姐砍了砍價後,餘天禮貌告辭,繼續逛攤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