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
不是想買就能買。
80年代。
物資匮乏,計劃經濟。
為了保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在市場買東西不僅需要糧票、布票,還需要工業券。
工業券的發放條件很有趣兒。
是憑在職職工的工資收入,按比例發放。
平均。
每20元的工資,可以領取到一張工業券。
憑工業券購買的商品範圍,也比較廣泛,如:毛巾、毛毯、電池、雨傘,乃至定量之外的香煙、茶葉以及白酒等。
初衷是好。
可也因此帶來了諸多問題。
如城鎮居民供應較多,農村居民供應較少,工農差别凸顯。
各地供應也有多有少,地區差别更加明顯。
再加上。
國家為了保持物價穩定,憑工業券購買到的東西,銷售價往往低于成本。
以至于頻頻出現物價倒挂。
不少人低買高賣,活躍了黑市市場。
不過在1992年,工業券便完全取消了。
在1993年後,糧票、油票,以及城鎮居民糧食供應證也全部取消,宣告了“票證時代”的完全終結。
餘天的一家。
都是‘泥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