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天當場要人取來畫紙。
繪制一番,十幾張優美的線稿立刻出現在白色紙張上。
這都是一些人們從沒見過的款式,每一款都足夠新穎漂亮,引人注目。
雞心領。
燈籠袖。
薄風衣。
連衣裙。
應有盡有。
可以說。
這十幾張線稿上的衣服,雖不及幸子衫那樣的現象大熱款。
但哪一種拿出來,都是足以吊打80年代服裝行業的流行款。
而之所以畫得這麼快,也是他早就想好的。
“看起來好時髦啊!”
“我說老餘,你這次去京城是不是又有了什麼新的見解,怎麼一下弄出這麼多來?”
衆人十分欣喜。
隻不過二狗子提出了一個十分值得注重的問題。
那就是産能。
80年代的工廠可沒有21世紀那麼先進。
服裝一般都是女工們踩着縫紉機一件件地縫制。
按照餘天的要求,要是想達到100萬銷量的話,起碼要做出來五六萬件衣服。
光靠波斯制衣廠的女工們一腳一腳地踩縫紉機,踩冒煙了也完不成啊。
“二狗哥。”
餘天看向二狗子,“動動你聰明的腦袋瓜,想一想什麼叫人為己用,合作共赢。這是一個契機,既可以聯絡其他工廠,更能加強咱們在春城的凝聚力,懂嗎?”
二狗子反應夠快的,略加思索,眼睛一亮,“老餘,我明白了,你是想讓我去聯合其他工廠,讓他們幫着生産制作對吧?”
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