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己頭陀講述起自己的過往時,言語中帶着些許感慨與滄桑。
他說自己本是那世間無父無母的棄嬰,在嬰兒時期,一個小小的襁褓承載着他被無情地丢棄在禅林宗的門口。
幸運的是,他那慈悲為懷的師父在半夜巡宗時發現了這個可憐的小生命,并将他抱進宗門。
從此,師父與衆多的師叔師伯、師兄師弟便成了他在這世間最親的人。
師父含辛茹苦将他撫養成人,悉心傳授他精湛的武藝。
原本,成年後的渡己滿心向往青燈古佛,想着削發為僧,遁入空門,于塵世之外尋求心靈的淨土。
然而,師父卻對他說道:
“你未曾入世修行,又怎能輕易看破這紛繁複雜的俗塵,避開塵世的種種紛擾?
去吧,離宗下山,去親身感受這人世間的種種,體驗那百态人生。”
師父還再三叮囑他,世間充斥着各種各樣的欲望、利益與誘惑,隻有親自去經曆、去經曆、去克服,才能深刻體會到人間疾苦,明白身而為人究竟有着怎樣的不易。
下山之後,渡己選擇成為一名徒步者,用腳步丈量世界。
一路上,他走走停停,見過了城市裡閃爍迷人的霓虹燈火,那絢爛的光芒仿佛是現代文明的璀璨篇章;
也領略過鄉野田間随風搖曳的金色麥浪,那是大自然最質樸而動人的畫卷。
他品嘗過愛情初臨時的甜蜜滋味,那如同糖果般的心動與陶醉;
也經曆過刻骨銘心分手後的痛苦煎熬,如同寒冬裡刺骨的冰冷。
下山後的十年時間裡,他如同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隻,始終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明白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上究竟有着怎樣的使命。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他二十九歲的那年冬天。
一個夜幕漸漸降臨的時刻,身為一家小城鎮住宅區保安的渡己,像往常一樣準備去值夜班。
當他路過一家餐館時,不經意間透過窗戶玻璃瞥見一個畫面:
一位服務員正滿臉不耐煩地驅趕着一個小男孩,那小男孩衣衫褴褛,瘦弱的身體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眼神中滿是祈求與無助。
小男孩看起來八九歲的模樣,在這寒冬臘月的時節裡,僅僅靠着一件寬大卻破舊的棉衣勉強遮體。
那棉衣單薄得好似一層脆弱的紙,根本無法抵禦冬日的嚴寒,仿佛一陣稍大些的風就能輕易将它撕裂,帶走這一絲微薄的溫暖。
當渡己走近,才發現孩子雙腿全無,那腿部的缺口觸目驚心,顯然是被人惡意為之。
渡己的心瞬間揪了起來,趕忙上前制止服務員繼續驅趕這個可憐的孩子。
他心疼地掏錢給孩子買了一份熱氣騰騰的包子,又顧不上孩子一身髒兮兮的,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快步回到自己的值班室。
或許是渡己溫暖的舉動,如同春日暖陽一般,緩緩融化了孩子那顆脆弱敏感的心。
在渡己充滿耐心的詢問下,孩子漸漸打開心扉,講述起了自己那令人痛心疾首的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