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獻月樓采用了自主發電技術,這顆宛如月亮的球體,如同一個巨大的能量儲存庫,不僅能夠儲存電能,還能高效地進行分配與釋放,為整座大廈的正常運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整棟大樓所有向陽的牆面,都鋪設了專門為吸收太陽能而設計的特殊發電闆。
這些高科技發電闆通過一套精密的特殊裝置,将吸收到的太陽能精準地傳送給頂部的“月亮”,實現太陽能的高效轉化與利用。
不僅如此,那兩隻手臂形狀的大樓,在手肘和手腕的四段關鍵位置,各設有一個風洞,并安裝了先進高效的渦輪發電機。
這樣一來,獻月樓便能巧妙地借助海風的吹拂,将風能轉化為電能。
你可别以為,獻月樓的發電方式僅僅隻有這兩種。
真正的神奇之處在于,這座大廈的每一層、每一塊地面,都鋪設了一種能夠發電的高科技裝置。
隻要有人踩踏在上面,就能巧妙地産生電能。
重明聽聞,不禁深感驚訝。
程斯耘笑着詳細解釋道:
“這是因為這套裝置利用了重力原理,人們的腳步在重力作用下帶動發電器,從而産生電流。
如此一來,人們每邁出的每一步,運動所産生的能量都能被自動轉化為電能,并傳輸給大廈的照明系統。
踩踏次數越多,産生的電力也就越豐富。
這些電能中,有10會被用于大廈的日常照明,而其餘90則會傳輸給頂部的‘月亮’進行儲存。”
原來,這太陽能闆、風力發電機以及重力發電技術,全都是程恭集團旗下能源公司的得意傑作。
它們協同運作,每天能夠為大廈提供大約78億瓦的電力。
對于日常用不完的電能,大廈還能将其轉賣給附近的其他建築,實現能源的合理利用與共享。
如此一來,獻月樓不僅在使用清潔能源、堅持節能環保理念方面樹立了典範,更為程恭集團的能源公司做了一波絕佳的廣告,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
就在重明對程恭集團這般大手筆打造、運用高科技建造如此宏偉的摩天大樓而深感震撼之時,承載着他們二人的“天空之淚”飛行器,已然平穩地降落在空中停車場。
程斯耘與重明一前一後步出飛行器,程斯耘看了一眼腕上的通訊器,确認時間後說道:
“距離晚宴還有一個小時,走,二哥,咱們去換套衣服吧。”
二人換衣服的地方,就在程斯耘位于獻月樓208層的公寓内。
趁着乘坐電梯前往公寓的間隙,程斯耘再次向重明詳細介紹了獻月樓的更多情況。
這是一座功能多樣的多用途大樓,大廈的底部分布着負一層和負二層,均為寬敞的地下停車場。
而大廈頂部的雙手樓層——228、229、230層,則被精心規劃為載人飛行器的專屬停駐停車場,為飛行器的停放提供了充足且安全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