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熱。
這種病,後世常見于一些衛生條件比較落後的國家,傳播性極強。
患者一般多表現為發燒、高熱同事伴有皮膚黏膜充血和出血,具體表現為眼結膜充血或出血,面部耳鼻出血等,包括出現瘀痕、斑點。
因為緻死率過高,80年代初期的時候,緻死率最高達到了90,因此也有人将其稱為鬼屍斑病,寓意着有鬼上身,離死不遠了。
但作為中醫聖手的沈青,卻更喜歡将它稱為——斑疫。
知道它的由來,沈青當然也知道他的治療方法。
于是他看向了一件值班休息室,趁着無人注意的時候,取下一件白大褂套在身上,随後徑直走向了隔離警戒線,推開了那個象征着死亡的大門。
隔離廳内,十幾個病人躺在病床上,有的不斷發出低聲的哀嚎,有的則面如死灰,仿佛已經失去了生還的希望。
剛剛那個被抱進來的小姑娘也在其中,三名裹得嚴嚴實實的護士,将其放在一個床位上,正安排着給其輸液。
消炎抗生,是這個階段唯一的保守治療方案。
“先等等。”
沈青快步上前,隔着衣服開始給小姑娘把脈。
而見到這一幕的三名小護士,瞬間有些發懵。
因為這名年輕的主治大夫,她們根本沒有見過,而且負責出血熱的主治醫生,今天不都被院長叫去開會了嗎?
而且這診治手法
上來不查心率、血壓,也不聽診,而是号脈?
這不是中醫手法嗎?
中醫部不都是些老古董嗎,什麼時候來了位這麼帥氣的年輕醫生?
可正在診脈的沈青,臉色卻顯得有些陰沉。
因為小姑娘的心脈很弱,幾乎到了跳動一下停一下的程度。
脈一動一止,二日必死。
這是《傷寒雜病論》診脈動止投數疏數死期中的原話。
也就是說,如果放任下去的話,這個小姑娘最多隻能活到明天,于是沈青沉着臉:“維生素b1、b6、b12,各一百毫克,28号05寸毫針消毒,5号齒科針,清理下患者的口鼻,停止注射。”
一連串指令下達,三名護士面面相觑,都有些茫然。
有人壯着膽子,小心翼翼地試探開口:“請問,您是院裡新來的大夫嗎?”
沈青心下一沉,但卻隻是瞥了那護士一眼,對着另外兩人沉喝道:“還愣着幹什麼,人命關天,你們的護士長是誰?把她給我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