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修複施工本質是‘帶着鐐铐跳舞’——在文物保護法規框架下,平衡技術傳承與現代管理。
為此,它需要遵循‘最小幹預’、‘材料可逆’和‘風貌延續’三個顧名思義的原則,同時它們也是陸硯入行就牢記的金科玉律以及反對楊靈‘現代化’布局的底層武器。
真當這是賽博時代呢?那些個呼吸燈一閃一閃就可以取代夜明珠了?
沒道理嘛不是。
可惜當初領導的指示是‘傳統工藝結合智能監測,既保安全又留文脈’
當然,關于方案細節上的讨論是以後的事情,這個項目的周期遠比想象的要長。
陸硯剛從住建局跑一個需三方簽字确認的牆體内部加固結構,僅這份簡單的批複通常情況下又是七到十二天。
所謂流程合規化,責任清晰化,讓每一步有審批留痕特别在這一刻體現得淋漓盡緻,在此基礎上,有些特殊要求亦是非達成不可:
團隊中傳統工匠占比有規定,例如木作班組中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證書者不少于30;或者古建築工程專業承包資質、類似項目經驗;項目經理需具備文物保護工程施工管理經驗等等。
等這些‘門檻’被一一踏過以後,才堪堪出新手村。
不說每日填寫《施工日志》,記錄天氣、工序進展、材料用量和突發情況。
僅僅是繁瑣的關鍵節點(如大木架落架、彩畫起甲修複)拍攝4k視頻存檔,重要構件取樣檢測報告歸入工程檔案就夠這些動手能力強的男人們喝一壺
所以那麼大的項目,不能全靠這點人手做吧?
第三方委托機構、施工團隊、建材商、垃圾處理等等,均需嚴絲合縫對接上才算及格。
此刻,他在要在這個下午去舊料市場找老金聊聊,順帶定一批和老洋房同年代、同工藝的民國青磚。
然後晚上赴約小酒館!
胡桃木衣櫃門裡是一個被嚴謹規劃過的正裝世界:
左側一排裁剪精良的嶄新女式西裝套裝,套裝下面懸挂一排商務連衣裙,職業而端莊;右側是分類整齊的襯衫和上衣,下面是各種款式的半身裙和西裝褲,端莊不失活潑。
楊靈頭一次意識衣服不夠的問題。
還是顧南喬昨天群内的自拍給了她提醒——不知不覺她們似乎承擔着‘不要被陸硯前女友比下去,以此替這位朋友撐住面子’的使命。
嗯,這是顧大律師跟她私下提出的倡議,楊靈頓了頓,沒有拒絕。
‘應該不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