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自然得聽,春宜遊應該知道春家的厄難源頭在哪裡,聽聽挺好,就不用我再勞費心神去推演。
春宜遊緩緩講起了春家的故事。
春家首代先祖并不姓春,一直到曹丞相手底下做發丘中郎将,都還姓徐。
那一代的先祖叫做徐有慶。
意外的是,徐有慶并非武将,他本是曹丞相手底下的一名書吏,屬于聲名不顯,但是學問紮實的那種人。
我問春宜遊,“既不是武将,曹丞相為何讓他做了發丘中郎将?”
春宜遊說:“先祖治學的本經是易經,他又尤其擅長算經。”
難怪
我點點頭,春宜遊繼續往下說。
徐有慶領了發丘中郎将的官銜之後,親自着手組建了十餘支摸金校尉的隊伍,最風光的時候,摸金校尉都有數百人。
起初的時候,尋丘的事徐有慶都是親力親為,他專門避開那些廣為人知的名人陵寝,起初幾年,為曹丞相搜羅了數之不盡的寶貝。
後來慢慢的,徐有慶開始立門牆收徒,他将自己摸索出來的手藝分門别類,教授給不同的徒弟。
摸金校尉,觀山太保,搬山道人,禦嶺力士
徐有慶将手藝分的又細又多,林林總總十餘個門徒派系。
徐有慶對十餘個門徒教授用心,以至于發丘的隊伍越來越壯。
也不知道是這門營生的因果太重,還是别的原因,徐有慶的門徒個個門丁興旺,他卻是後代難續。
妻妾十餘個,後宅充盈,年年都有子嗣誕生,卻都活不過年篇兒,就盡數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