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是因為,這幾年制造廠的生意不景氣,除去成本,設備保養和人工費之外就沒剩多少了。
現在賬上的錢也就勉勉強強能夠買一批棉花了。
“制造廠那麼多産業,就不能挪一些出來先買設備嗎?“楊浩問道。
“訂購其他的東西需要付定金五成。除去其他的東西之外,賬上就剩下一成資金。“
那名村幹部,慢慢解釋道。
“别說拿不出買設備的錢,我們現在還欠着别人的尾款,是需要我們生産了棉被賣出去之後把尾款填上的,所以現在廠子裡,是屬于負債的。“
根據前世的經驗,然後猜到了制造廠的形勢會非常嚴峻,但沒想到是這麼嚴峻。
“唉,是我笨沒有能力,現在有辦法也沒有辦法為村集體創造盈利了,或許我已經老了,到了該退休的時候了。“
村長的臉上閃過了一絲落寞的神情,低聲自言自語道。
聽到村長的話,其他的幾位上了年紀的村幹部,也都愧疚地低下了頭。
然後看着大家愧疚的神情思考了幾秒後忽然開口:“村長,我這裡有一個解決辦法的。注意既可以讓村民賺到錢,也可以讓制造廠有收入。“
村長一聽楊浩又有了主意,連忙問道:“楊浩你别賣關子了,快說是什麼主意。“
“那就是我出錢購買制造男女牛皮鞋的設備,和收購牛皮的錢。另外,我還付員工的工資,還會每個月給廠裡一筆維護設備的費用。“
楊浩的目光直直地看着村長說道。
“就是說,所有的錢我來出,我隻需要村裡的制造廠為我制作男女牛皮鞋和錢包,我可以承包制造廠一年。當然冬天你們可以在棉紡廠制式制作棉被拿出去賣,這也是廠裡的東西。“
楊浩的話頓時驚住了在場的所有人。
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制造廠一直是村委會的集體産業,一直都是由村委會負責管理和經營的,并且帶着村民們包工聯産,最後分紅。
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私人承包的形式。
“楊浩你這個事情涉及很多的事情,我們需要考慮考慮,好好商量一下“村長有些猶豫地說道。
楊浩隻是微微地笑了笑,然後說道:“村長,這是我在大城市裡學的這個想法,叫作混合所有制。在大城市裡是非常适用的。“
楊浩并沒有說謊,這個想法确實是前世在大城市學到的。
改革開放後,國家開放了個人經營權,所以,市面上就出現了許多的私營産品。
他們的質量更好,想法更加新奇,也更加受老百姓的喜歡。
而許多的國營産品,因為決策下來的慢,市場上跟風的腳步就更加慢了,生産出來的東西,都已經落後私營産業了,最後走向了沒落。
在這種情況下,一種全新的企業制度就出現了,那就是混合所有制企業,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半國營,半私營制。
由私營企業出錢或者場地讓國營單位管理。産品賺的錢按照約定好的分成。
但這種模式在這個年代的中期還沒有普遍,隻有到了80年代末期才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