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7章(第1頁)

孩子心下大驚,暗地裡大罵對方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為什麼偏偏抓住這點不罷休,是在試探買點心與蕭氏有沒有直接的關聯,還是說對方已經掌握住了其他令自已驚疑不定的證據?

心好亂,本身并不想将姓蕭的之間發生的情況說出來,一旦吐露接二連三的質問不可能僅憑心意不是想說就能不說。

特殊部門的人不會放過挖掘一切線索的隐線,隻要看到一個線頭就想揪住看一看另一端所相連的是什麼。

與實際演練的劇情不一樣,孩子簡直要被逼瘋,該怎樣回答才能掩飾住與蕭氏之間的關聯,絕對不可以任由對方盤問下去,一不小心上了當秃噜了真話很可能要人命!

再次看到孩子神情又有了微妙的變化,羅斌覺得這很正常,沒看到廖宇航也一樣,典型被孩子隐瞞部分事實表現出的不愉。

曾然大多數家長若是知道孩子住在别人家,大半夜又避開所有人往外跑,回來後還像沒事人一樣一定會氣不打一處來。

家長擔心孩子的生命安危,孩子卻在脫離家長的監管下胡作非為,這種可以算作叛逆的心裡十分符合現階段的孩子,羅斌認為合情合理沒往深處想。

羅斌之所以問這些一來是想從小事着手以小見大由淺顯的話題進入到駭人的案發現場,這不是怕孩子一下子思路跳躍到血腥場面不适應,才有的兩次問話,卻未想到會給孩子帶去比殺人更不願提及的震蕩。

二來有了微末的惡趣味,想借此事引出孩子是個不聽話的性格,不願讓廖宇航無差别的包庇下去演一出戲給他們看完全沒必要,又不是真傻。

刺激孩子隐喻其中他們已經知道了對方的秘密,最好老實點回答問題,不然還會說出對方更不願提及的事情,變向的威懾對付聯合家長一起行騙的小孩子絕對有用。

“我,我那是”這下要如何作答而被大人們懷疑其中有貓膩,孩子恨得是咬牙切齒,怎麼會有此種專揭人傷疤的敗類,可以想見等人走後又要面對來自于父親的疑惑。

“慢慢說,小孩子在外面沒有家長管束多像脫缰的野馬淘氣得很。”羅斌為孩子解圍,不就是做了點不計後果的事有什麼大不了。

“我那天晚上背着人出去是不對。”趕緊認錯是正理,孩子在安撫有點起疑的父親,緊接着說,“晚上有點餓又不太好意思把同學折騰起來,更不想麻煩别人就想自已去解決,才會作出那樣的事。”

話意是在說正是長身體的時期,吃得多餓得也快肚子餓肯定睡不着不得以出此下策,還不是因為不想給别人添麻煩,大晚上都睡了哪好意思把人叫起來隻因為填肚子,小孩子臉皮薄作出不計後果的事十分合情合理。